10月8日晚,随着飘扬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大莲花”上空的亚奥理事会会旗徐徐降下,亚运会主火炬缓缓熄灭,第19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圆满闭幕。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回顾这难忘的16天,不仅是赛场内运动员的荣耀角逐,也是赛场外一个个志愿者与亚运同在、同爱、同梦想的倾情奉献。
3张照片的背后是8年的坚守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闭幕式当晚,“大莲花”内,随着短片“欢迎再来杭州”的字幕落下,“记忆之河”逐渐显出模样,志愿者代表从幕后缓缓走到台前,在夹道欢迎中走向离主舞台最近的位置,见证主火炬的熄灭。
来自杭州市上城区晴雨公益服务中心“最美人墙”志愿服务队的四位代表赖裕伊、盛泽韬、王唯政、王聪颖也身在其中。不仅如此,闭幕式当晚,“最美人墙”志愿者这一群体的身影更是3次出现在“最忆是杭州”短片中。
“最美人墙”出现在公众眼前已是第8个年头,8年来他们手拉手筑成一道道人墙,帮助交警管控人流,将游客与车流有序分割,为市民游客提供出行保障。省红十字会理事、该组织负责人沈廷冲介绍说,今年为保障亚运,晴雨公益“最美人墙”也特别招募储备了300名志愿者,包括急救志愿者、小语种志愿者等,利用周末傍晚人流量高峰期开展迎亚运活动,宣传倡导人人参与亚运的理念。
很多人说,因为有了“最美人墙”,所以多了一份安心,让人看到了杭州的温暖。
日均工作15小时的
红十字医疗志愿者
10月5日,这是省红十字一级应急救护师陈文娟在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内保障的第3天。这天她为一个背部被虫咬伤的观众进行处理后,又在现场为一名发热的小伙降温。

10月3日至7日连续五天,攀岩中心的人群来来往往,而参与医疗救护工作保障的陈文娟一直坚守在这里,为现场脚崴伤、虫咬伤、开水烫伤、头晕、发热等伤病员提供救护服务,日均工作时间15小时以上。
据了解,早在亚运盛会举办之前,陈文娟就参与到“救在身边·亚运同行”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累计培训近百名亚运工作人员、志愿者,为他们进行理论与实操重点讲解,确保学员们学有所获,提升学员应急救护能力,为“平安亚运”做好充分准备。
陈文娟说:“根据要求,赛前提前到岗、赛完断后复盘,确保不脱岗、保时效,为赛场的每一位人员提供切实的健康保障。作为亚运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有机会参与此次亚运会医疗保障任务,深感荣幸。”
红十字救援队员“变身”
亚运技术官员
亚运期间,一股喜悦之情一直洋溢在杭州市萧山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内。原来是队员卢琳担任了本届亚运会的田径、竞走、马拉松项目的国内技术官员!

2020年11月,卢琳加入萧山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曾参与台风“烟花”救援、杭州金钱豹搜救等重大搜救任务,并利用个人所长成为队内游泳教练、浆板救援教练,帮助队伍培训救援力量。卢琳本职工作是一名体育老师,现为田径国家二级运动员、竞技健美操、艺术体操、武术套路国家三级运动员。
9月29日至10月5日,卢琳顺利完成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田径场地(检录裁判员)、竞走(红卡录入裁判员)、马拉松(检查裁判员)项目执裁工作。
“身为技术官员,在执裁工作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各国运动员,并为运动员提供优异服务助力其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她说。
我也是一天能跑几十公里的
“运动员”
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体育馆的志愿者之家,有一位亚运城市志愿者,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冯姐姐”。

“冯姐姐”本名冯宇专,除了是亚运会志愿者外,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余杭区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志愿者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平时就热心公益的她,遇上家门口举办亚运盛会的难得机遇也没闲着。
“其实之前谈起亚运,心里多少还有一些不真实的感觉,我第一次觉得亚运近了,是在‘韵味杭州’第一届亚洲U16女子排球锦标赛上。”冯宇专坦言,“这是亚运前的一场重要测试赛,我们也迎来了一场全方位的大考。”
通过“大考”后的冯姐姐全身心投入了亚运赛事保障,她每天总是第一个抵达志愿者之家,最后一个离开。提供赛事咨询、进行秩序维护、督导行为规范、收集点位信息和反馈意见、处理突发事件、领餐送水……作为志愿者队伍的“后勤大管家”,她每天的工作计划都列得满满当当。
“我也是一天能跑几十公里的‘运动员’!”遇上检查督导时,整个场馆外围接近5公里,没有交通工具,冯宇专一天下来要跑好几趟。
谈起这几天的服务经历,她脸上依然挂着标志性微笑,“这几天真的很累,但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的力量源泉,能为家门口举办的亚运盛会作出贡献我很幸运。”
亚运城市志愿者的
专属“外卖小哥”
“良睦路地铁站,10名志愿者用餐;学术交流中心,2名工作人员用餐,5份备用餐……”9月24日临近中午,在余杭区亚运城市志愿者之家,志愿者赵奎学如数家珍般在表格上勾画,紧接着便带领人员为其他岗位志愿者送餐。

赵奎学与冯宇专一样,同属余杭区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志愿者服务中心,都是此次亚运服务保障工作的志愿者。
赵奎学作为余杭区志愿者之家亚运城市志愿者后勤保障组物资配送小组的组长,主要负责饮用水、餐食、医药用品等配送。凌晨4点多起床,6点半到达工作岗位。一个上午,赵奎学已在多个地点之间往返多次,但热情仍然不减。“亚运会难得,我们能做多少贡献就做多少贡献。”赵奎学说。
据悉,余杭区亚运城市志愿者后勤保障组共有27人,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余杭区红十字会博爱家园志愿者服务中心。后勤保障组的志愿者们被划分到物资分配组、餐饮分发组等不同组别,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以高效的方式满足一线志愿者日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