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历战火纷飞 湖州这对老夫妻相约献出大爱

发布时间:2018-08-02发布者: 浏览量:

    7月3日,湖州市红十字会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话,85岁的沈玉英老人询问如何办理遗体捐献志愿登记。“我和我的老伴都希望百年之后,遗体可以用于医学研究。”沈玉英老人说。

    7月4日,在湖州交通医院四病区的病房里,见到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年逾九旬的张天引老先生虽然因病重已说不清话语,却依旧能抬手敬军礼。身边的沈玉英老人掏出了一张陈旧的纸,那是十多年前张天引亲手书写的《自愿捐献遗体登记表》。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自愿将故去后的遗体捐出,用于科学研究,这是我作为老共产党员、幸存下来的抗战老战士,最终的贡献。”张天引老人这样写道。

    这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老人深思熟虑后的决定。2006年,当时湖州还没有开展遗体捐献志愿登记工作,张天引老人特地跑到杭州进行登记。

    受老伴的影响,沈玉英老人也决定加入遗体捐献的行列。7月4日下午,她在病床边,一笔一划郑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表》,并签下自己的姓名。

    “几十年风风雨雨,枪林弹雨里都走过来,看惯了生死,遗体捐献又算得了多大的事。”沈玉英老人说,张天引老人曾参与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自己也是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走来。

    在他们看来,作为老战士、老党员,做出捐献遗体的决定再正常不过。“有很多战友,都愿意捐献器官或者遗体。”

    “本来我想身后火化,骨灰洒到江河里,但子女都不同意,那就干脆把遗体捐了吧。我身体还好,如果器官还有用,可以先捐给有需要的人,剩下的交给医学研究。”沈玉英老人觉得,捐献遗体的好处是身后不给社会和子女添麻烦,为祖国医学事业做贡献,同时也实现了年轻时“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诺言。

    据了解,湖州市自2012年9月启动人体器官(遗体)捐献工作以来,已经实现遗体捐献20例,还有包括张天引、沈玉英老人在内数百例志愿者登记在册。“每一名捐献者都是伟大的,都值得大众尊敬,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自愿成为器官和遗体捐献者,为社会奉献一份大爱。”湖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叶诗蕾)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