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服务道路上点亮“生命之光”——记宁波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叶伟棠

发布时间:2018-08-02发布者: 浏览量:

    叶伟棠,男,67岁,宁波市曙光中学退休教师,宁波市红十字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服务队队长。2009年,身患癌症的叶伟棠来到宁波市红十字会登记捐献角膜,从此与红十字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5月7日,宁波市眼库与宁波日报联手成立了宁波市首个角膜劝捐团体,并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叶伟棠闻讯报了名。几天后,叶伟棠专程去了一趟慈溪,为有捐献意愿、但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的成华(化名)办理了角膜捐献的所有手续。

    2010年12月12日,在宁波市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会议上,时任宁波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成岳冲(现浙江省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为宁波市红十字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授旗,从那一天起,叶伟棠就扛起了这面大旗。

    对许多市民群众来说,人体器官(角膜)劝捐志愿者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对已有7年志愿服务经历的叶伟棠来说,每天主要工作就是到各级医院和各个街道社区发放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宣传资料,并为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上门办理登记手续。他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每周定期在宁波市红十字志愿服务站、幸福苑小区的叶伟棠工作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有需要的市民群众解答有关捐献方面的知识。

    此外,他还肩背登山包,手提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宣传资料,到宁波市级医疗单位、乡镇、街道、社区、卫生院、敬老院、颐养院等场所宣传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寒暑假期间,他还组织大学生到医院门诊部、住院部或重症监护室宣传人体器官(角膜)捐献。每年清明前夕,他组织志愿者代表到宁波市遗体捐献纪念陵园进行祭奠,祭奠活动使许多志愿者深受感动,纷纷加入到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和角膜捐献的行列。如今,在许多医院、卫生院和敬老院,叶伟棠已小有名气,只要他们需要器官(角膜)捐献宣传资料时就会直接打电话找叶伟棠。有些身有疾患,行动不便的老人有角膜捐献意愿时也都希望他上门为他们服务。曾经有位老人多次电话咨询叶老师,叶伟棠冒着大雨来到老人的家中,但因为这位老人还未与子女沟通好,暴躁的儿子竟然迁怒于叶伟棠,将他轰打出家门,并且将叶伟棠随身携带资料的双肩包都拉扯破了。他冒着大雨在老人的屋檐下,没有怨言,静静的等着,因为他一直有一个坚持,尊重老人的意愿。他说:“自从当上劝捐志愿者,我走到哪里就把宣传资料带到哪里。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项造福他人的事业。尽管现在还有人不理解我,甚至误解我,但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我们的。”

    宁波市从2011年实现第一例器官捐献以来,每年的捐献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这份成绩的背后,写满了叶伟棠以及他带领的宁波市红十字人体器官(角膜)捐献志愿者辛勤努力的篇章。仅2017年,他带领服务队举行了9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遍及海曙、江东、鄞州35个街道社区,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宣传扇15000把,在他的宣传引领下,134人填写了人体器官(角膜)、遗体登记表,为推动宁波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身形挺拔、声音洪亮的叶伟棠乐观面对死亡,积极面对生活,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们,走进社区,还为社区居民提供修伞、理发、修理小家电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旨在拉近与居民的距离,便于更好地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知识。他不忘初心,立志要走遍宁波的各个街道和社区,要把余生都奉献给人体器官捐献事业,让更多的人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懂得生命的真谛,懂得付出的幸福。(陈明庭)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