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灯——记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17-08-23发布者: 浏览量:

    父子相拥,泪如雨下。10余年横亘父子心间的冰山开始消融,纠缠交织的积怨悄然化解。三天的坚持,换来了湖州长兴太湖司法所里的一幕。

    史金芳如释重负,在微信朋友圈里敲下几行字:做有意义的事比赚钱更重要,处理关系比处理事情更重要。前天失约了内蒙同仁,昨天就着泡面值班,今天中饭没有吃也没赶上高铁,只能开车来会场……都只为了这个拥抱。

    史金芳,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队长。三年多来,他和团队成员一直努力在做一件事:为有需要的人点一盏心灯,让无力者有力,助悲观者前行。从最初的10余人到今天的123位注册志愿者,医生、护士、老师、警察、企业员工、职业心理咨询师……在这个团队里找到了归属,三年志愿服务10922.2小时。

    缘起

    为什么会走上心理志愿这条路?为什么总也停不下来?疲倦的时候,没法陪伴儿子的时候,史金芳也会问自己。

    很多年前,史金芳还是一个热爱写诗的准外科医生。有一天,他获悉隔壁班那位以散文见长的女生,下颌部得了肿瘤。为赶上毕业考试,她勇敢地接受了姑息手术治疗后,匆匆返校。毕业前的一个晚上,女孩喝得酩酊大醉、一个人在舞池里不停地旋转。望着她孤独的身影,身边的同学悲从衷来,竟找不到一句安慰的话。语塞而引起的心塞,扎得史金芳心疼。手术刀也有限度,抚平内心的创伤需另觅良方。那天起,史金芳在心里为自己点亮了一盏“灯”,从此“恋”上心理学。

    “28岁结婚时,我依旧很穷。穷到连一万元积蓄都没有,那时我已经工作了8年。”与心理学这场“恋爱”,耗尽了史金芳的财力和青春。他把工资和业余时间,通通花在奔波学习的路上。最终史金芳放下了手术刀,成为浙江省长湖监狱的一名狱警。1995年他跑到中科院读了一个心理学研究班,之后又自考北大心理学的专科、本科,北京每年他得跑个六七次,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办过全国性的心理学网站沟通网,与湖州电信、团市委等合作开过心理咨询热线……慢慢地他开始有机会在国家级的学会论坛上“发声”,身边聚集了一帮热爱心理学的同路人。

    2014年1月,早年在心理热线接线主持人自发聚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席间大家畅谈年轻时的梦想,希望能重开一条心理热线,一起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纯公益的帮助。“心理援助,做才是最真的!”中科院导师多年前的一句话,那个晚上再一次击中大家的心。深受鼓舞的史金芳连夜赶写心理咨询热线的组建方案。

    当时,湖州市红十字会已经组建了以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专业心理医生为核心的中国红十字心理救援队。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15年丽水里东山体滑坡都曾到一线参与心理救助。“红会援助主张平灾结合,‘灾’时我们有国家心理救援队,‘平’时需另建一支志愿队为市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灾’时再转为救援队的后备力量。”这个计划,在湖州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郭建根心里已盘算许久。当史金芳的方案送达红会时,双方一拍即合。

    2014年5月8日,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热线和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在线网站应运而生,并由此衍生一支团队——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

    挑战

    “人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当你帮助一心向死之人重新燃起生的希望时,就会懂得什么叫‘欲罢不能’。”俞文奇,中石化湖州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对心理学感兴趣,报考了国家心理咨询师。拿到证书后,她希望做点有意义的事。恰逢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草创招募队员,幸运地成为了首批入队的志愿者。

    当一名志愿服务队队员,没有俞文奇想像中轻松。国家心理咨询师证只是一块敲门砖。报名后首先得听完8小时的红十字会服务课程,按规定做完20小时义务心理志愿服务,获得志愿队队员注册资格。经过一轮上岗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拿起电话接听心理热线。晚上6:00——10:00,一接四小时。每周一次内训,提升实战能力。如果想要成为对外团辅授课的讲师、个辅的心理督导,则需要接受更加严格的培训和考核。

    “挑战无处不在,生死就在眼前,大家都会尊重并践行这种严格的训练。”去年,俞文奇接到一位哥哥从安徽打来的救助电话。弟弟陷入传销刚刚获救,身心受创,不敢与人讲话,不敢直视别人,一心想要轻生。在俞文奇的建议下,哥哥把手中的电话递给了身边的弟弟。俞文奇和兄弟俩借着电波开始漫长的疏导。半年后的一个深夜,俞文奇手机里传来弟弟熟悉的声音。“老师,你救了我。”电话里,声音平和有力。他告诉俞文奇传销组织已被警方取缔,自己也开始重新面对生活。“那天的感觉太美妙了。”俞文奇说,仿佛手上擎着一束光,照亮了自己和兄弟俩前行的路。

    姚师师,今年新晋的志愿者。上个月她接到指令,求助人情绪波动剧烈有轻生行为,急需心理危机干预。“上午10点多接到任务,11点半前要赶到。”还在桐乡执行任务的姚师师,二话没说,顶着40多度高温往回赶,中饭也没顾上吃。一周后再次上门回访,求助人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接受挑战也是成长。”入队一年来,姚师师总觉有一只隐形的大手拉着自己向前奔跑。

    这股强大的力量,来自湖州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队的超强阵容。123名在册队友中,精神科执业医师2名、心理治疗师3名、二级心理咨询师78名、三级心理咨询师45名;志愿队在各县区设有分队,覆盖全市。三年来,心理危机的热线援助已开展1000余例,心理健康在线网站总浏览量达27000余人次。

    在湖州市红十会的引领下,志愿队的管理严谨得近乎刻板。总队设有管理部门,确立了规范业务培养体系和规章制度。队员们的志愿服务时间至今仍采用最原始的人工核对法;志愿服务队马甲一直严守当天申领当天收回的规定。志愿队按队员服务时间,发放少量的津贴。“很多时候补助还不够来回奔波的路费,进入这个团队的人care不是这个点。”1990年出生的缪倩芸,2014年12月加入服务队。目前,已累计个人志愿服务979.5小时,平均每天服务时间超1小时。对她和队友而言,志愿服务更像一枚看不见的徽章挂在每个人的胸前。这枚徽章里,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助人的愉悦,还有归属于一个团队所带来的向上力和幸福感。

    接续

    5•12汶川地震时,张媛还是川师大的学生,攻读心理学专业。家在都江堰身在成都的她,亲眼目睹校园里两幢房子对着摇晃,在墙面撕开口子。2013年雅安地震时,她是学校的教师守护安抚着来自震区的孩子。

    2015年,丽水里东发生山体滑坡。湖州市红十字会选派两名志愿队队员加入中国红十字心理救援队,参与心理应急救援。已落户湖州的张媛,报名前往。

    “去是接续,更是使命。”穿上红十字救援服的那刻,张媛内心炙热而幸福。经历过灾难的她,此生无法忘记,在灾区一眼望去都是红十字帐篷所带来的温暖。那股暖意如同一颗种子,已在心里生根发芽。

    类似的接续,也是队员们生活的日常。湖州市红十字心理健康志愿队有一个专属微信群,在线的志愿者24小时交流不间断。上门求助的各类社会志愿服务项目,队里组织的专家讲座、拓展训练、分享交流会,由队长梳理后,在群里一个个抛出来,分散在全市的队友们根据实际情况、地缘优势,自愿接龙报名,报满为止。接龙者临时有困难,会在群里转接给下一位胜任者。

    三年来,通过自愿接续的方式,队员们一起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做着一件又一件有意义的事。连续3年参与全省心理救援队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为全省各地红十字救援队救援中、后一线队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督导服务。2014年7月,志愿队与浙江省长湖监狱签署“监地心理咨询合作”项目,为在湖监狱系统在押人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团体辅导活动,引起国内外心理学同行关注。同年,以“服务G20 心理辅导行”为主题,联合市司法局走进社区,探索社区矫正工作。今年,又承担了吴兴区司法局13个司法所400余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学习、社区公益服务、家庭走访和困难帮扶等工作,仅此项活动全年志愿服务就将突破5000小时。G20峰会决战阶段、世界互联网大会安保阶段,队员们还为一线公安民警连续开展10余天心理疏导。去年,志愿队还承担市民政局组织实施的“守护童贞——关爱外来务工子女预防性侵犯项目”。凭借出色的工作,志愿队还赢得了湖州市第三届慈善奖。

    青少年是志愿者们组队以来的关注焦点。三年来,队员们带着青春期健康讲座、青春期心理辅导、考前学生心理疏导等特色课程和服务,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广受师生和家长的好评。湖州市福利院的儿童、吴兴区的自闭症家庭、南浔区的失独家庭、安吉县的癌症患者,都曾是志愿队服务的对象。

    接续,靠的是团队的力量。2017年5月,队长史金芳去杭州领取省红十字奉献服务奖先进个人奖。荣誉是大家的,干活更要靠大家。回来后,大家商量着给队里定了一个小目标:到12月31日,注册队员力争达到200人。

    年近古稀的郑胜圣,闲不住正式入队了。退休前,他是湖州二中的专职心理教师,业界颇有口碑。上个月,通过考核的他聘为督导,跟着年轻队员四处奔波。

    不久前,俞文奇带着上大学的女儿,来队里当起了小助手。队友们笑着说,志愿队也有了二代。“志愿服务,还真少不了我们下一代。”小姑娘的回答满满初生牛犊般的锐气。

    谁说不是呢?亮一支蜡烛,只照亮一个房间;合力点上一盏心灯,才会温暖一方天地。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需要代代相传。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