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心不曾想到,4年前的一次心血来潮,竟然真的能派上用场。
“感觉生命得到了升华,希望那个小朋友能健康。”4月2日,在杭州某医院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服务区,“90后”温州姑娘甜心躺在床上。她双臂打着吊针,血液经过右手臂上的导管进入血液分离设备,提取造血干细胞后,又经左臂导管流回体内。“不疼,没什么感觉。”甜心讲话的声音十分轻柔,但一颗救人的心却异常坚定。“我们都很佩服这个小姑娘。”她的同事们表示。
4年等待 8针动员剂 她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上周五,甜心到医院做准备工作,护士为她注射了第一剂动员剂。“动员剂可以将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这样就能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处采集。”护士解释道。从上周五到本周一,甜心共注射了8针动员剂。甜心说,“对于捐献有一点紧张,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医生给我打好针开始捐献后,我就不会紧张了。”

为了这三个半小时的捐献,甜心的准备工作可以追溯到2015年。2015年,还在北京读书的甜心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献血活动。原本只想稍作休息的她,随手翻看了红十字会的宣传手册,看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资料。她随即登记信息、完成血样采集,成为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
“家里老一辈一开始不是很支持,但是年轻的一辈对这个比较懂,也比较支持,就说服了爸妈。”甜心说,“我毕业之后,从北京回到了浙江,换了手机号码。红十字会通过学校,联系到了我妈妈。”甜心拨通母亲转述的联系电话后,杭州江干区红十字会告知,她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2018年上半年,甜心遵从红十字会指导,做了HLA高分辨检测,看高分辨结果是否相合。
2019年1月,当甜心知道配型成功,受捐者是一名小男孩,感到欣慰与荣幸。甜心说:“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程度,是什么都取代不了的。如果真能帮助到小孩的话,对他们家庭来说也是幸事。希望小朋友能早日康复。”
今年3月,江干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一份特殊的“请假条”到甜心工作的单位农行,希望可以让甜心请15天假,方便她去医院注射动员剂及造血干细胞采集。单位领导很快就同意了这份特殊的公休假。
万分之一的缘分 农行却与造血干细胞再三结缘
“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整个流程也是比较漫长的,从初选通过,到高配删选,再到体检、捐献,一般需要半年时间左右。”省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万分之一的概率,甜心却已是农行第三位捐赠者。

在甜心的病房里,不仅有她至亲的骨肉亲人,还有她工作上的亲人和前辈。为了给甜心加油鼓劲、放松心情,农行特别安排了该行曾经捐献过造血干细胞的章焱、陈德坤两位同事陪同。“我是浙江省第一例捐献的,当时也是运气好,从加入资料库到接到通知,大概只有两三个月。”农行杭州上泗支行的章焱坐在甜心的病床边,交流着自己的捐献经验。而农行另一位捐献者温州平阳水头支行陈德坤,也到病房看望甜心,“我们农行有这样的氛围,甜心好样的。”
捐献造血干细胞 真的没有那么可怕
“疼吗?有什么感觉吗?”从甜心开始打动员剂到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的这个期间,这几乎成为了她每天的必答题。“很多人都有误解,以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要穿刺的,其实不是的。”杭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捐献成分血是差不多的方法,都是静脉采血,经过仪器分离,血液再回到身体里。”

“我以为是需要穿刺捐献的,所以对捐造血干细胞有点害怕。”在甜心的病房里,不少人都表达了这个疑虑,而看到甜心的捐献过程后,这样的疑惑均得到了解答。同时,据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浙江造血干细胞的库容率在全国排名是数一数二的,“从数据上来看,浙江人民的捐献意愿也越来越高,前十年全省捐献了100例,现在是2年就有100例。”
“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如此之小,居然让我碰上了。世上有个人和我如此有缘,我不能不救。”甜心说道。目前,甜心的造血干细胞已经点燃了生命的火种。“我为女儿感到骄傲。”甜心妈妈动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