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已有66岁了,想在百年之后将身躯为党做点贡献。自愿捐赠遗体,为医学、科学尽义务,不附加任何条件。”2006年,温岭市箬横镇义民村的江伯青在自愿捐赠遗体登记表上这样写道。这一年,他签下了捐献遗体协议并作了公证。
今年4月14日下午4时许,江伯青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79岁。4月16日,在简单的追悼会后,江伯青的儿女将他的遗体交给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疗教育和科研。据了解,这是温岭市第三例遗体捐献者。
此外,江伯青还在2018年签署了海葬协议。在三年之后,浙江大学医学院将骨灰归还家属后,大海将成为他最终的归宿。
一颗红心永向党
回顾江伯青的一生,平凡却闪耀着光芒。18岁时,他开始在松门围塘工作,20岁参军入伍,4年后退伍回到家乡,就职于温岭水产公司直到退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么多年来,江伯青做出了许多贡献。
1972年,江伯青在出海工作时遭遇了一次大风浪,船只面临着沉没的危险。尽管如此,江伯青始终坚持不放弃,他想要保住船只,保住国家财产,经过努力拼搏,最终他们在风浪中挺了过来。也是因为这次为保护国家财产的大无畏精神,江伯青被推荐入党。
成为一名党员后,江伯青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地完成工作。2000年,他从水产公司退休。退休后的江伯青也没有闲着,努力地发挥着余热,虽然没有担任什么职务,但村里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他都会挺身而出。
义民村党支部书记江世荣回忆,2005年,江伯青了解到村里工业区开发后,在村里奔走宣传,向村民们传达解释相关政策,让更多的村民们了解到工业区开发带来的好处,为该工业区的开发出了一份力。“他参加党员活动十分积极,也敢于讲真话,经常协助、支持我们村两委的工作。”江世荣说。
“我的遗体捐国家”
江伯青平日爱看新闻。2006年,他在新闻上了解到了捐献遗体,一番考虑后他决定签署遗体捐赠协议。告知家人后,虽然一开始妻子有些不能接受,但很快她也理解了丈夫。“虽然我父亲平时话不多,但是他很有主见,也很有想法。他一辈子爱党奉献,作出这样的决定我们都能理解。”江伯青的女儿江巧平说。
在家里的理解下,66岁的江伯青签署了捐献遗体协议,还在市公证处发表了捐献遗体声明。
2018年,江伯青又在新闻中了解到我市出台了《关于实施温岭市海葬生前奖励有关规定的通知》,在海上工作了半辈子的他,再次作了一个决定:在百年之后,将选择海葬。
作出决定后,因为腿脚不便,江伯青委托儿女帮其办理。“由于父亲要捐献遗体,我们不知道之后遗体的去向,所以申报海葬时并不顺利。”江巧平说。但江伯青十分坚持,为达成他这一愿望,儿女们多次前往民政局,还取得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证明。了解到其情况后,市民政局十分支持江伯青这一决定,通过了他的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