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午12时30分,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台州市黄岩区医生小金成功捐献20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成为我省第588例、该区第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捐献的“生命种子”也为远方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燃了生的希望。

小金从医十余年,总是耐心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但这一次他救人,靠的不再是自己的医术,而是自己的“热血”和坚持。他说:“对医者而言,行医、救人的天职是一样的,都值得去做。”
肯定捐 他的回答掷地有声
早在2011年,小金在区红十字会组织的造血干细胞宣传采样动员活动中采集了血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时间一晃过去了9年,小金都快把这事给忘了,直到今年年初,他接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留样与一名病患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还愿意捐献。
听到这个消息,小金毫不犹豫:“当然愿意,肯定要捐。”
但小金的家人,一开始还是挺担心的。
“好好的去捐造血干细胞,身体搞坏了怎么办?”爸妈心疼儿子,不忍心孩子去受这个罪。
“捐造血干细胞一定很痛吧,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妻子也很担忧。
“现在技术进步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正常献成分血差不多,没什么痛苦,对身体没什么伤害的。”
有一段时间,小金每天都给家人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
就这样,家人渐渐理解并支持他。
为捐献 两个月减肥14斤
每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的背后,都要经历采样入库、初筛、再动员、高分辨、捐献前专项体检等环节,容不得一丝差错。
让小金郁闷的是,他三次体检下来,化验指标总离达标差一点点。微胖的小金不是查出轻微脂肪肝,就是血脂偏高,或是谷丙转氨酶偏高。
接下来整整两个月,小金每天坚持有氧运动一小时以上,晴天在户外跑步,雨天在长廊快走。
因为他要减脂,他的餐饮和家里的常规餐饮变得不一样,需要做到低油低脂低盐低糖。看他这么坚持,又这么努力,原先持反对意见的家人也被他的精神感染,为他特制减脂餐。
“管住嘴、迈开腿”,凭着这六字减肥箴言,小金两个月瘦了整整14斤,他的各项体检指标终于符合捐献要求。
作为一名医生,值夜班是常事,但是值夜班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偏高,进而影响捐献。区红十字会主动联系了小金所在的工作单位,告知小金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情况,希望单位尽可能少给小金安排夜班。单位领导和科室同事们得知情况后,非常支持小金的捐献行为,并表示要为他创造捐献的良好条件。
单位领导透露:“今年疫情期间,小金医生一直带头不分昼夜在一线工作。他也是我们医院第一个响应号召报名参加支援武汉的医生。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举动感动了大家,他是我们的骄傲,值得我们医务工作者学习。”
我自豪 一动不动四小时
捐献时间定在7月24日,在这之前三四天,小金每天都要打上一针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

24日上午8点半,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采集,小金成功捐献204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浊液。“因为怕影响到采集造血干细胞,我在床上这4小时纹丝不动,整个背都躺得有点发酸,我也没有挪动一下。”小金一脸自豪。
当被问到为什么他特别能“带头”、特别能“坚持”,小金笑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需要我的时候,自然要冲锋在前,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