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好故事|“70后”医生: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救人

发布时间:2020-09-28发布者: 浏览量:

 

    “两年等到十万分之一的机会,这既是那位患者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

 

    9月21日,宁波市鄞州区某医院的王医生历经2个多小时采集,成功捐献12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我省第61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捐献的“生命种子”也为一名白血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就想着能给患者送去希望


    王医生的妻子也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两年前,王医生与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一起采样登记入库,双双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早在大学时代,王医生就在学习中了解到白血病给患者带来的巨大伤害,也深知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愈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2002年参加工作后,曾在血液科工作的王医生眼看着一些生命因找不到配型成功的捐献者,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凋零。

 

    今年7月,王医生接到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还愿意捐献。王医生回忆说:“我当时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想到自己的一点付出能够挽救一条生命,为一个家庭带去希望,我就激动不已。”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8月底,在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王医生在定点医院做了高分辨和体检。几天后他接到通知:配型很理想,可以进行后续的捐献。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征求他意见时,王医生坚定地回答“我愿意”。

 

    王医生14岁的儿子得知父亲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事,除了支持爸爸的决定,还满是自豪地说:“我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别人!”

 

    9月17日,王医生再次前往定点医院注射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为捐献做最后的准备。“打完动员剂,感觉腰背和四肢有点微酸,不过没关系。而且跟患者的生命相比,这些都不值一提。”王医生说。

 

    21日,王医生成功捐献12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些“生命种子”第一时间被送往患者所在的医院。两个素昧平生的人,从此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血脉相连”。


只是换一种方式救人


 

    与普通捐献者相比,从医近20年的王医生更加淡定,“治病救人本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这次只不过是换一种方式救人,没什么的。”

 

    “我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更多人,造血干细胞捐献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也没想象中那么复杂。”王医生说,捐献前,他也查阅了一些资料,目前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并不会对捐献者的健康造成太大影响。

 

    “希望能有更多人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并加入到捐献志愿者队伍,让那些在绝望中苦苦等待的病患们有机会好好活下去。”王医生说。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