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红十字会积极推进
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做法与启示
舟山市普陀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 周艳
捐献人体器官,被誉为“献上生命的礼物”,可以帮助垂危的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奉献贵重的“生命礼物”,成就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从普陀区来看,自
2012年
5月
13日
13岁小女孩夏晨萱成功捐献2个肾脏、1个肝脏,成为我市首位人体器官捐献者以来,目前全区已有3人实现器官捐献,有登记在册的器官捐献志愿者45人,为全市登记在册数的35%,市民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同率逐年增高,器官捐献日益成为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风向标。
一、主要做法
前期宣传引导经常化。为大力倡导捐献人体器官挽救生命的人道精神,推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我们设计印制了“器官捐献 生命永续 大爱永恒”的宣传资料,在城市社区、海岛村落广为发放,并利用宣传栏、LED屏、微信公众平台等传媒广泛进行宣传,努力形成知晓认同、崇尚支持、参与报名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更多的热心市民了解支持器官捐献工作并自愿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中期捐献服务细致化。我区的3位器官捐献实施都在节假日或深更半夜,我会的干部员工每次都不惜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及时赶到现场,全程参与见证,并给器官捐献者家属以精神支持。记得2012年5月12日晚上,我接到电话,说我区13岁小女孩夏晨萱病情已到了捐献状态,因为家人之前已决定捐献她的有用器官挽救他人生命,她将是舟山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我立即和市红十字会相关人员一起赶往夏晨萱所住的浙一医院,全程陪伴、抚慰捐献者亲属,顺利完成这例捐献,并连夜和亲属一起护送捐献者遗体回普陀,迅速联系普陀殡仪馆开通绿色通道做好相应殡葬服务工作。周到细致的服务,耐心人性的陪伴,让捐献者亲属充分感受到来自红十字人的真心关爱和敬重。
后期人文关爱持续化。在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建立红十字博爱新生基金,给家庭困难的捐献者亲属送去资助和关爱。加强与器官捐献者亲属的日常联系,每年春节邀请有关领导走访慰问器官捐献者亲属,清明节组织志愿者缅怀祭奠捐献者,让更多人感悟器官捐献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捐献者亲属倍感欣慰。加强与部门之间联系沟通,积极争取民政部门在器官捐献者殡葬方面的优惠措施,积极举荐器官捐献者和捐献志愿者参与各级各类的好人、魅力人物、感动人物、最美人物、道德模范等评选,大力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弘扬社会正能量。我市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夏晨萱家庭、2对夫妻器官捐献志愿者先后获得2012年度“舟山魅力人物”、“舟山好人”、“浙江好人”、“最美浙江人-红十字感动人物”、“最美舟山人-红十字感动人物”特别奖等荣誉,他们的感人故事在全省乃至全国广泛传扬。
二、思考与启示
从事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多年,笔者亲眼目睹这项利民惠民的人道事业缓缓推进,经历了每一例捐献实施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感受着因传统观念顽固、宣传工作局限、褒奖机制缺失带来的种种工作困难。回顾近几年我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器官捐献者及其亲属大力支持。我区的第2位、第3位器官捐献者都是生前登记,临终前又反复交代家人帮他们实现生前心愿,其家人在第一时间主动联系红十字会,使逝者的器官捐献遗愿得以顺利实现。二是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无私奉献。器官捐献实施有特定的时间、场所限制,捐献后又有许多后续工作,每次捐献,不仅会领导亲力亲为,全程参与见证、陪同、抚慰,区红十字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和一些红十字志愿者,也都毫无怨言地放弃休息时间投入全程服务,尽心尽责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三是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公安、卫生计生部门建立器官捐献协调员队伍,发现潜在器官捐献者,并为器官获取提供方便;宣传部门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普及器官捐献知识,回应社会关切的捐献热点问题,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民政部门及时为器官捐献者殡葬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尽最大力度支持器官捐献工作。
器官捐献彰显博爱、奉献情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在推进过程中,除了红十字会的积极努力,还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以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工作,健全褒奖激励机制,让捐献者、捐献志愿者得到全社会的敬重关爱,享受到身后事处置方面的优抚便捷,让相关部门孰知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流程,进一步配合默契,互相支持,营造起人体器官捐献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