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只有一年多的时间,赵骞的造血干细胞有幸与一位3岁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配对成功,经过前期的一系列检查,4月18日上午,赵骞在浙江省中医院成功完成了捐献。
“作为军人,救人义无反顾”
赵骞是空军驻杭某部队的一名军人。2014年12月25日,赵骞在部队所在地临平街道的一次献血活动中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入库志愿者。今年1月,赵骞接到电话,他的血样与一名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患者配型成功,征求他的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向。
“我了解过,这种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目前全国也只有5000多例。用我的造血干细胞能救活一个人的生命,对我来说意义很大。”赵骞表示,“每一名军人在入伍时都曾宣誓为人民服务,现在我做的这件事,只不过是把为民服务落实到一件具体事情上而已。任何一名军人,救人都是义无反顾的事。”
今年1月14日和3月3日,赵骞分别完成了初配和高配,并顺利体检合格。
希望更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
赵骞所在的部队每年有一个月探亲假,得知自己即将捐献,为了不影响部队里的工作,本月初,赵骞特意提前休假,做好捐献前的准备,想利用假期完成捐献。当得知捐献时间后,4月13日他还特意从老家陕西赶回杭州。
在赴杭捐献的欢送会上,赵骞回忆起自己在大学时听过的一个讲座,说的是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扮演“你,我,他”这三个角色,反复循环,如果能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而他只是尽己之力促进这个循环。
不管是长途来回奔波,还是注射动员剂出现的头痛,赵骞都轻描淡写的以一句“跟孩子的病比起来,这都不是事儿”宽慰身边的人。
在造血干细胞采集的过程中,赵骞一直开心地与大家聊着天。当得知对方患者是个3岁多的小孩子,赵骞很感慨:“我能用自己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挽救对方的生命,觉得很开心。希望这些造血干细胞输入到患者体内后,能尽快繁殖,让她好起来,恢复健康。”采集期间,运送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还为赵骞带来了患者的礼物和感谢信。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采集,从赵骞体内采集出了196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赵骞成为全国5603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浙江省第270例,余杭区第14例。(曹丽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