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金华市红十字会筹建的我市第一批6家配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应急救护服务站(点)正式成立,这对于提高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对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人道救护工作水平提供了保障。市红十字会以应急救护服务站(点)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社会应急救护体系建设,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科学规划,重点布局人流密集场所。据权威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左右的心源性猝死病例,而百分之八十的猝死发生在公共场所,现场应急救护成了挽救生命的主阵地。我市为浙江中部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丰富,人员流动频繁,加强公共场所的应急救护已刻不容缓。市红十字会根据市区人流分布情况,第一批规划6个站点,分别在金华高铁站、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双龙风景区、寺平村景区、琐园村景区等地建成应急救护服务站(点)。同时将应急救护体系纳入市红十字会“十三五”规划,通过今后5年的努力,在全市人口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站(点),逐步增加AED配备的比例。
二、多方筹资,积极动员民间力量。因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投入资金较多,市红十字会多方发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尖峰集团热情响应,积极赞助救护站建设所需资金。第一批配置的价值近10万元的6台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由浙江尖峰药业捐赠,此外每个服务站还配备了绷带、三角巾、夹板、电子血压计、诊疗床、担架等应急救护设备和器材。市政府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林丹军为第一批6家配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红十字应救护服务站(点)单位授牌,向爱心企业尖峰药业颁发捐赠荣誉证书。下一步,市红十字会将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积极联系、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护体系建设。
三、严格培训,提高专业施救技能。市红十字会要求各应急救护服务站(点)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开展应急救护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施救技能。目前,已建立应急救援、救护队8支,培训红十字救护员59178名。通过专家培训、应急演练等多种措施,逐步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有效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联系,加强对应急救护站(点)的业务指导,提高对人流密集场所易发病、多发病的分析研判能力,增强科学因病施救的水平。
四、广泛宣传,普及社会应急救护知识。市红十字会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对社会面的教育、引导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重要性的认识,使更多的人了解在现场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与尽早使用AED除颤的常备知识,在全社会普及关爱生命、救护生命的理念。与市教育部门一起,开展救护知识进校园活动,将应急救护知识和AED的使用纳入在校学生的课程当中。在“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红十字救护员占户籍人口比例力争达到1.25%以上,新增救护知识普及人数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8%以上。同时,积极呼吁人大采用立法等形式,明确对人道救护的免责条款,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为依法救护奠定法治基础,为全社会参与应急救护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