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上午,在浙江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里,躺在采集床上的肖金凤两个手臂都插上了管子,血液从一只手上的导管流出,流进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后,又通过另一只手流入她的体内。经过6个多小时的采集,装有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通过志愿者立即被送往河南省,把生命的种子输入到一位37岁身患白血病的患者身体里。由于对方体重将近有100公斤,需要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也相应增加,按计划明天上午她还将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肖金凤是我区第6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也是志愿捐献者中第1位医护人员。
留取血样 成为一名志愿者
出生于1986年的肖金凤,是我区原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的护士长。2015年年初,她在单位参加无偿献血的时候,看到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发放的造血干细胞宣传单,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就能挽救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当时她毫不犹豫地填写了表格、采集了血样,正式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除了当时一起留样的同事外,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是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配型成功 推迟生育二胎
今年上半年,肖金凤接到了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她经检索,HLA初配型与一名患者相合。当时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后,肖金凤没有丝毫犹豫,她说:“没想到我入库才1年多,就配型成功了,那肯定要捐献救人了”。经过高分辨配型和体检合格后,就进入捐献的准备阶段了,这时她才把这个消息告诉她老公,当时他也很支持她捐献,他说:“配型成功相当于买彩票中奖,能救一个人作为我们医护人员责无旁贷。”
在进入高分辨配型前,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在再次动员的时候,了解到肖金凤本来计划今年想生育二胎的,再次征求她意见的时候,她说:“生孩子可以往后推推,可救人不能等。”自从决定要捐献后,丈夫每天都会陪他散步,合理安排膳食,希望用最好的状态去捐献造血干细胞。
成功捐献 完成生命的接力
躺在采集床上的肖金凤尽管双臂插着采集管无法活动,但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言语间的激动之情难以掩饰,她说:“有那么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可是真正有机会救人的有几个?我能有机会拯救一个生命,这是我的幸运!我现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快点把采集完的造血干细胞输入到患者身体力,希望他能早日康复。”肖金凤的丈夫一直默默地守在床边,他盯着肖金凤床边不断更新数据的分离机,不时查看一下肖金凤插满采集管的双臂,时不时询问她有没有不舒服?感觉怎么样?要不要喝水?看到她坚强而微笑的回答说:“感觉还好的,老公放心吧!”作为丈夫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看到她那么坚强,也就放心了。
经过6个多小时的努力,采集到20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混液,当天下午就由红十字志愿者立即送往河南,把生命的种子输入到那位白血病患者身体里。
采集当天,杭州市红十字会副会长何校生、萧山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倪火山和肖金凤所在医院领导到杭州看望慰问,对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道行为表示敬意,并嘱咐她完成捐献后要注意休息,合理安排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