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清明,柳絮饭费烟雨,时节如流,又是一年清明时。
以往这时候,西湖红会举办清明集体追思会,邀请遗体(组织)捐献者家属参加,共同追思缅怀捐献者。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集体祭奠活动无法开展,西湖红会组织开展“云上寄哀思”的纪念活动,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线上空间与线下场景打通,传递人们心中“关不住”的思念与感怀。
捐献者家属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可通过浙江省红十字会的“器官捐献网上纪念”云缅怀专栏,向捐献者寄语、献花。同时,西湖红会上门看望了部分捐献者家属,共同缅怀在生命最后时刻做出大爱选择、为世间遗留珍贵生命礼物的捐献者们。
见字如面,父亲留下的风骨
美都新村的于大姐在家中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简单的文字,质朴的语言,是关于女儿对父亲的思念。

去年6月13日,于大姐96岁的老父亲于泽秋先生逝世,将遗体、眼组织捐献给了杭州市红十字会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于老曾说过,“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我走之后,也要把我献给党和国家。”信里,于大姐追忆了一生勤俭节约的父亲在晚年做了两件“大手笔”的事,让子女们骄傲至今。第一是将30000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给过去工作过的老单位杭州市五星幼儿园,以表达党组织一直以来对他的关爱之情。第二是赴老家山东捐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收到给离休干部的奖励费5000元,为老家的山路装上路灯。“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海外儿女视频连线,共缅怀父亲
清明节前夕,西湖区文新街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敲开88岁高龄邵奶奶家的门,邵奶奶正在家里读报,知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要来,邵奶奶提前把老伴的遗照从柜子里拿了出来。家里一尘不染的摆满了老伴各式书籍和功勋奖章,柔和的灯光照在邵奶奶身上,仿佛时光也静止了。

自老伴叶老去世后,邵奶奶一人独居,一双儿女因工作原因都在国外,无法常伴左右,街道和社区红会工作人员就时常上门看望邵奶奶,关注老人身体情况和生活所需。
因为遗体捐献家属要三年后才能拿到骨灰,按惯例,邵奶奶今年是要参加红十字会为捐献者家属举办的集体追思会,追忆老伴的。但今年清明因为疫情,不适合集聚。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便上门为捐献者遗像献花。
文新街道红会会长高宇红关切的询问邵奶奶的身体状况,疫情期间的日常生活起居,叮咛邵奶奶有事情一定要找街道和社区,会尽最大能力去帮忙解决问题。探望时,邵奶奶还通过视频连线,让远在国外的儿女和红会工作人员对话,共同缅怀父亲。
清明期间,西湖区红十字会为21名捐献者家属邮寄了防疫“健康包”和感谢卡。
捐献者用他们的遗体,筑起了医学殿堂的基石;
用他们的器官,挽救了一个个枯萎的生命;
用他们的角膜,点亮了世界的光彩。
他们,用奉献书写生命的华章,用爱续写生命的精彩。
在此,向所有的捐献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悼念,祝所有捐献者家属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