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凯旋街道红十字会强化党建引领,彰显红十字事业“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0-07-24发布者: 浏览量:

 

强化党建引领

彰显红十字事业“红色基因”

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红十字会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把“建设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作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为包括红十字会在内的群团组织进一步深化改革、夯实基层基础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红十字会亮出“党建引领”这把“金钥匙”,在红十字工作嵌入基层的路径、方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坚持党建引领

推进基层红十字工作


    一是提高站位,善于借势借力。2017年,凯旋街道被确定为城市社区群团改革试点单位。街道党工委紧扣群团改革“增三性”“去四化”总要求和红十字事业的特点,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党建带群建、群团共建和街道“大民生”盘子的“一号工程”中统筹谋划、系统推进、整体提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和群团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

 

 

    二是机制配套,提升队伍素质。依托党建平台“凯联盟·同心圆”工程,建立健全“群众化、社会化、网格化”红十字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街道、社区两级红十字会政治性更强、组织更专、力量更大、制度更实、作风更优。

 

 

    三是优化平台,增强服务能力。开展“红十字爱心中转站2.0”版本改造升级,将红十字业务全面融入15个社区的标准化“党群之家”群团服务阵地建设中,为社区群众提供应急救护培训预约、造血干细胞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受理和物资中转帮扶救困等多元化服务,年均服务群众500余人次。

 

 

彰显特色优势

打造红十字工作品牌


    一是做强“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以“红十字‘救’在身边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习体系和全科社工考核体系,并将每月9日、19日、29日定为“红十字急救固定培训日”,扎实推进“急救十进”(进网格、进楼道、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楼宇、进工地、进园区、进养老机构)活动。

 

 

    二是做细“红十字关爱生命”工程。为每一位捐献者及捐献家庭建立专门档案,动态关注、协调解决捐献家庭实际困难,每年节假日定期上门走访4次;组织捐献家庭参与街道“四季关爱”“向阳花开”等活动每年8次以上;每年春节期间对辖区困难群众开展红十字博爱慰问活动(近年来共慰问困难家庭61户,累计金额61000元);疫情防控期间,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化身“宣传员”“巡逻员”“快递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牢牢守住疫情防控重要关口,并为辖区居民和奋战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提供便民志愿服务,发放疫情防控救援物资(帐篷、鱼腥草口服液等)。 

 

 

    三是做精“红十字参与养老”服务。积极落实省“红十字参与养老”试点工作要求,完成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全员领取急救员证书;联合“杏和诊所”、凯卫中心等优质红十字志愿服务力量,定期为老年人进行个性化健康评估和智慧化医疗保健服务;组织红十字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小队每月定期为空巢老人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儿女般的温暖,年均服务老年人6000余人次。 


强化常态服务

营造事业发展良好氛围


    一是主题活动常态化。扎实推进“红十字基层博爱行”活动,把人道宣传、博爱救助、救护培训等志愿服务“打包”送到居民家门口,切实拉近红十字与居民的距离;编排《这个技能能救命》、“急救啦啦操”等节目成为各社区“纳凉晚会”的“保留节目”;开展“红十字急救夏令营”“VR急救体验”“红十字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市民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二是惠民服务多样化。每年开展“圆梦微心愿、博爱送温暖”红十字慰问活动,将党委政府和爱心企事业人士的爱心送达困难群众手中;15个社区连续7年免费发放“红十字清凉茶”6万份,为居民群众送去一份来自红十字会的清凉和关爱;景新社区红十字爱心书画苑和景泰蓝手工坊的老师定期制作红十字元素的剪纸、书法、扇面、景泰蓝等艺术作品,多途径、全方位弘扬红十字事业精神;在南肖埠、金秋花园等社区打造“红十字生命体验馆”,通过“实体加云上”“线上加线下”形式推广红十字工作。

 

 

    三是日常宣传生活化。全面推进“文明养成、爱心帮扶、平安守护、生态环保、文化浸润”五大红十字主题宣传行动,在五水共治、垃圾分类、防震减灾、关爱小候鸟、关心空巢老人等活动现场,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