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舟山市是一个“千岛之
城”,各岛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建设新区的大背景下,在“大岛建,小岛迁”的政策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本岛工作生活,小岛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
秀山岛,位于舟山本岛和岱山岛之间,地理位置偏远,岛上有1045位空巢老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政府有限的财政也难以满足集中养老的需求。这些老人子女大多不在身边,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有些年迈的老人甚至难以独自料理日常生活。
浙江海洋学院的红十字志愿者们为此专门启动了关爱海岛空巢老人项目,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居家养老问题,关注海岛空巢老人的生活、心理状况,并为当地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同吃同住,温馨陪伴老人
2013年7月,23位浙江海洋学院红十字志愿者踏上秀山岛,与老人们同吃同住同生活,给老人们带去最温馨的陪伴。每天中午,志愿者们分成4支小分队,走街串巷,顶着烈日,为20余户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家庭送去饭菜。同时发放空巢老人调查问卷和救护知识手册。志愿者们还为秀山岛的老人们准备了一场夏季养生讲座,他们用舟山方言讲解养生知识,老人们积极提问,双方进行了热烈地互动。讲座结束后,老人们还参与了趣味游戏,观看了志愿者简易易懂的急救演示。这次活动共回收空巢老人调查问卷45份,发放救护知识手册100余本,为今后项目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有一位名叫厉著泳的老人给志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已经67岁,与89岁高龄的母亲同住,子女都在外地打工,空荡荡的院子里只有两位老人相依为命。志愿者见此情景,每天主动为老人收拾屋子,耐心地帮助老人进食,很快与老人们拉近了距离。看着这些如自己儿孙般年纪的志愿者,老人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渐渐敞开心扉,向志愿者讲述了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志愿者用笔、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生动的画面。临别前,厉著泳老人很激动,握着志愿者的手叮嘱他们:“以后多到屋里来坐坐。”
文艺演出,为老人送欢乐
2013年10月,浙江海洋学院25位红十字志愿者再次来到秀山岛,为秀东社区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了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说唱脸谱》、《学习雷锋好榜样》、《南泥湾》、《天仙配》……个个都是老人们喜欢的节目。台上志愿者们卖力演出,台下老人们热烈鼓掌,文艺演出最后在慷慨激昂的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中落幕。
表演虽然结束了,但是欢声笑语没有停止。郭姣绒老人已经70高龄,膝下无儿无女,平时十分寂寞。文艺演出结束后,她一边拉着志愿者来到自己房间,一边津津有味地讲起刚才文艺表演时她最爱的那首《天仙配》。讲到高兴时,还和志愿者对起了歌,温馨和谐的气氛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当志愿者为郭姣绒递上削好的苹果,老人更是乐开了花。这些互动的画面,是制作海岛空巢老人故事册和微电影的珍贵资料,更是志愿者与老人的特殊记忆。当志愿者离开时,郭姣绒说:“好久没有那么热闹过了,囡囡们辛苦了啊。”
义卖活动,让爱流向空巢
2014年5月,志愿者们在校园里发起了“让爱流向空巢”的义卖活动。活动当天虽然天下着雨,但志愿者们的热情丝毫不减。摆摊、讲解、义卖,虽然累,但一想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想到辛苦所得将全部用于秀山岛的空巢老人,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不久,志愿者们带着全体海洋学院莘莘学子的爱心第三次来到秀山岛,为老人们带去营养品和水果。
在对秀山岛空巢老人情况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浙江海洋学院红十字会与当地社区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并将秀山岛的调查研究方法推广到其他小岛,不断扩大调查服务范围,为更多海岛空巢老人带去温暖和关爱。
浙江海洋学院红十字会在舟山群岛新区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立足实际,把红十字志愿服务与学校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培养青年志愿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海岛“最易受损害群体”,曾被省红十字会和省教育厅评为省红十字示范学校。
2011年,为纪念浙江海洋学院红十字会成立十周年,学院红十字会策划组织“纪念建会十年,关怀东极之行”志愿服务活动,向东极岛居民普及现场应急救护知识,开展海岛常见病调查、空巢老人义务体检、敬老院服务及健康资料发放等活动,并为驻岛官兵们带去了红十字的问候。2012年,在普陀区朱家尖岛策划组织“我的童年,我的岛”关爱海岛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与普陀区卫生局联合主办志愿者“三下乡”之关注海岛渔农民医疗卫生活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浙江海洋学院红十字会将不断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播撒到海岛各个角落,为促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浙江海洋学院 胡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