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天、160公里机动、3000米野外行军、35米岩降、5公里搜索目标、12个户外科目、5项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28名队员圆满完成了历时两天的秋季拉练科目。与出发时的兴奋相比,队员们多了一份沉着冷静和责任担当。
训练的第一天,杭城迎来降雨,接到拉练指令的28名队员在江干区体育中心准时集结并更换服装、设备领取、集合整队等准备工作,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训练场。准时集结的背后体现着队伍强大的凝聚力:有的队员提前两周安排好了手头的工作、有的队员推迟了探亲计划、还有的队员凌晨出发从外地赶来。早早来到基地的戚浩是彭埠街道的一名社区工作者,他表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更要把部队里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好作风运用到救援训练中去,不断提高救援技能、本领,熟练操作和掌握手中的机械设备,确保在各种突发情况下顺利施救。
不断的大雨、泥泞的山路、湿滑的岩石、陌生的环境,虽然在体育场馆内多次完成速降训练,基地岩降的环境仍出乎大家的想象。这正是立足于江干区高层楼宇多、靠近钱塘江边的区位地理特点,会领导将重点训练科目确定为高空意外伤害救援和户外救援,课题包括绳结技能、高空岩降、SRT单绳上升下降,T字系统,牵引系统、伤员运输、院前急救等。拉练前,李东华队长从专业的角度阐明了高空救援、救生绳节、高空绳降等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他说“大家只有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熟悉救援器械的使用,才能在救援中做到准确、高效、安全,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挽救更多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队员们也分工合作,确保各个环节安全万无一失。女队员盛敏来自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身材娇小的她第一个完成了岩降,为其他队员漂亮地“打了个样”,她一边鼓励队员、一边说“危机时刻不光要有强大的小心脏、更需要具备专业的救援技能和团队支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里给被救援者生的希望!” 面对困难和挑战,所有队员都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成立于2017年的江干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是江干区红十字会根据江干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和“国际名城首善之区”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应运而生的。与大多数民间救援队不同,队伍组建之初就将“立足区情、规范管理、专业精业”作为队伍的建设目标,全部队员均在认同红十字运动理念、践行红十字事业宗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红十字培训师资和志愿者中定向招募,通过开展急救、搜索、越野、攀爬、通讯保障等系统训练及考核,具备现场急救、野外搜救、高楼救援等专业技能,先后完成了“潮行钱江”万人毅行大会、TRENK100国际自行车大赛、钱塘江观潮节、杭州马拉松等10余场重大活动的现场保障任务,队员巫慧英、李东华、许友云等成功完成心脏骤停等选手的院前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