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辉专长献余热银发志愿者演绎最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2019-03-13发布者: 浏览量:

  

“大龙院长,要不要试试?”

 

白底、红心、红十字,一块写有“江北区红十字会社区养老卫生与健康工作室”的牌匾终于挂在了慈城镇慈湖人家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内。大龙院长没有想到,半年前,江北区红十字会陆稚波常务副会长的一句“要不要试试?”竟然真的成了现实。

 

自从江北区红十字会在慈湖人家社区试点养老服务工作以来,一个个志愿者队伍在社区成立、一项项服务走进百姓人家。“我们还能做点什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经常陷入这样的沉思。直到有一次,同样医生出身的陆会长在社区慰问走访时遇到了已经退休的原慈城镇卫生院院长徐大龙,谈起社区的养老、谈起老人的健康,俩人碰撞出了共同的火花。“我身体健朗、又有专长,能为社区里的老人服务,我很愿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不能多找几个?”“我认识社区里的好几个退休医生,我可以问问?”在慈湖人家的会议室里,陆会长、大龙院长和社区书记就这样一句接着一句,几次会谈下来,思路终于慢慢理出来了。

 

“我很愿意为社区里的老人们服务”

 

排摸社区里退休医生的名单、打电话询问、上门征求意见,有了思路后,大龙院长和社区书记便开始了马不停蹄的行动。“我愿意!”“这个想法很好!”“我很乐意为邻居们服务!”一根根电话线的另一端、一扇扇被敲开的大门背后,没有冰冷的拒绝、含糊的推脱、勉强的应和,相反是一种欣喜、乐意和一言为定,仿佛期待许久。最让大家感动的是已经72岁的方医生,退休后被多家医院返聘,去年因为身体原因终于走下岗位,如今住在市区儿子家颐养天年,在接到电话后反而说服对方能让他参加,“还有机会用专长为社区里的其他老人服务,我求之不得。”不同的话语背后,饱含着同一份滚烫的爱心。

 

经过综合考虑,首批来自中医科、内科、药剂科的五位“老专家”们于2019年的3月6日在社区的居家养老中心正式上岗了。

 

“江北区红十字会社区养老卫生与健康工作室”的牌匾后就是老专家们的服务阵地,这是社区红十字会专门争取来的。粉刷一新的白墙上“人道 博爱 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标语显得格外醒目,“这是我为工作室的成立写的,我心里高兴!” 一想到工作室在各方的努力下终于开张了,大龙院长兴奋地如孩子般。另一侧的墙上悬挂着工作室的基本简介,上面印有服务内容和每周一、三的服务时间。一旁的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红十字急救箱和家庭版急救手册,供老人们急用和翻阅。

 

“如果是我,不一定做得到”

 

江北区首个由退休医生组建的红十字健康养老工作室迎来了它的首批“客人”,接踵而至的居民们把小小的屋子围得水泄不通。老中医朱医生挂着听诊器,挨个给老人们量血压、把脉、看舌苔,一边询问生活作息、饮食习惯、有无老年病和常服药品等。一旁的大龙院长在一个本子上不停做着记录,“这是我们自制的集中病例本,每天结束,我们要统一整理再输入到电脑上,便于长久保存和随时查阅。”“冯XX,男,67岁,一期XX号-XXX室,140/80mmHg,频发性早搏,已服用降压药,收缩压接近临界,要加强锻炼饮食清淡”、“石XXX,……胆囊术后,消化不良,饮食宜清淡,多吃易消化食品,保持好心情,勿乱思怪想”,小小的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每位问诊者的情况。

 

一大早从市区赶来的方医生此时正端坐一旁静静聆听着一位大爷的诉说,不时点头轻语。“很多老人看似无病却有病,早年疾病的后遗症、一些常见的老年病,也有很多老人看似有病却无病,虽然疾病缠身,但是不是急症重症,只要按时服药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因为不了解,怕给子女造成负担,引起很大的心理困扰,医生不仅要医治病人的身体,也要缓解他们的精神焦虑。”

 

“朱医生,听徐医生说你在这里,我跟老伴特意过来。”说起跟朱医生的渊源,69岁的袁阿姨一脸的“粉丝状”。“从我妈妈开始,就在朱医生地方看病,这么多年,我们全家谁有头疼脑热都往朱医生地方跑,他对我们家的身体状况都特别了解,医术也特别高,我们都特别信任他。”听说这次几个退休老医生办了这么一个工作室,袁阿姨也是忍不住地钦佩,“之前,我们社区很多老人看病都得开着电瓶车或者子女带着去医院,人多,还得挂号排队,现在就在社区里,走两步就到,不仅能免费看病,还能免费理疗。但是我们方便都是靠着这几位老专家的无私奉献,听说年纪最大的胡医生都79了呢,将心比心,如果是我,不一定做得到。”

 

“我们还在招募更多的志愿者”

 

“我们主要为老人们提供就医指导,养老过程中的健康咨询、就医后的注意事项、体检单的解释等等。而且大家都是邻居,见面都熟悉,我们提供的更像是一种温情的邻里服务,邻居们对我们的开业也很欢迎和信任。比如老人们爱吃时下流行的保健品-铁皮石觚,体内湿气重的人吃了,反而会加重,所以老人们以为的佳品未必都适合他们,经过我们的专业指导,对老人们的延年益寿是大有帮助。”说起健康养老心得,大龙院长如数家珍。忙碌的工作室内,人群不断在进进出出着,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

 

从此,这个常住人口12000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达3000余人的慈孝社区里又多了五位虽已银发苍苍,但仍坚持走马上任的老年志愿者。他们热爱自己的那一身白大褂,也有一颗热忱为民的心,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着“人道 博爱 奉献”。他们的脚步还未停止,他们正在用星探般的双眼在这个庞大的社区里不停发掘:“我们还在招募更多的退休医务志愿者,据说在江北区,我们这样的志愿者队伍还是首个,相信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庞大,能够为社区老人们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服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