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后,她以这种方式回到母校——西湖区89岁老人捐献遗体

发布时间:2017-06-23发布者: 浏览量:






    “几十年来力不从心仅做些点滴工作, 距国家对我的培养和教育,以及人民对我的需要相差甚远。为此,总使我内疚不堪。经过深思,决心求待我生命一旦结束,我的遗体捐献为医学提供材料,以弥补我有生之年的不足。”


                                                                                                 ——摘自俞慧的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

    2017年6月13日凌晨,89岁的俞慧老人走了。8点30分,养女俞洵在遗体捐献确认书上签了字,这位64届的老浙大毕业生以这种方式回到了母校。“当浙大医学院的车子把妈妈接走的时候,我没有想象中的难过,整件事顺理成章”。余洵哽咽了,“我完成了妈妈的心愿,她走的很安详。”

    俞慧出生于1929年,是浙江省医学科科学院高级实验师,九三学社社员。1948年在浙医二院附设临床化验诊断专科学习,后留在医院。因工作表现突出,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现浙大医学院)继续学习,毕业后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工作。

    在同事和朋友眼里,她俞慧对工作认真负责,生活朴素,待人陈恳,对医学无私奉献。老人去世后,同事在翻阅人事资料时,发现了一份她立于2000年的遗嘱。

    “当我患上不治之症时,千万别浪费人力、物力再抢救; 当我脑死亡时,给我的器官组织即给予需要者,留下的骨架等送给母校—浙医大解剖教研室供解剖材料用; 别开追悼会等诸如此类形式,让我默默无闻在世上被遗忘为好。”

    女儿说:这两天我整理母亲的遗物,看到了她的日记,也从同事、邻居、周围的朋友知道了很多她的故事,开始真正了解她,越了解越觉得母亲的伟大。

    在女儿眼里,老人善良、理性又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固执。

    俞洵是出生一个月后被抱养的,她从小到大所有照片的底片老人都保留着。“她很爱我宠我,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我身上。”

    和其他老太太一样,俞慧生活节俭,并不讲究养生保健,但醉心于学习,退休后还自学了英语和计算机。

    “母亲常有感于年轻时的教育,感恩学校,希望回报社会。她说过,百年以后一无所知,烧掉也浪费了。一具躯壳能发挥作用,助推医学进步,能够带给人类希望,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

    “妈妈回娘家了,妈妈一生克勤克俭,但对热爱的医学事业,对祖国却是如此的慷慨,妈妈不太锦上添花,更多的是雪中送炭,妈妈一直说尽量不麻烦别人,所以,没有任何形式的悼念仪式,有伤痛,但更多的是平和,安详。因为,妈妈走向了她一直热爱的医学事业,走向了她的信仰,在生命的尽头,做出最后的馈赠。”俞洵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2017年6月19日,西湖区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刘建国、文新街道红十字会、社区工作人员、浙大医学院的学生志愿者等,一起上门慰问了俞慧家属。“俞慧老人的行为令人钦佩和感动,在她生命走到终点的那一刻,选择了为他人点燃生命之光,与此同时,她的生命之光也将继续在社会上燃烧。”刘会长说。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遗体组织捐献工作,今年以来,西湖区已有5人成功捐献,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捐献的志愿者队伍中。(何佳妮)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