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晚上11点14分,63岁的莫国民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虽然他走了,但是却以另一种方式永远留在了世上——捐献了遗体和一对角膜。这也是宁波市江北区第三例遗体捐献。
父子同为献血明星
16岁去了大庆油田,27岁回到故乡宁波,莫国民一直在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工作期间,他见过许多工人在工作中受伤,需要输血,由此萌生了献血的念头。
1997年,他第一次献血,从此成了宁波市中心血站里的常客,一直到55周岁,法定献血的最高年龄,他才不得不从献血的阵线上退下来。10年间他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获得由中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颁发的2006年至2007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同年获得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红十字会颁发的“浙江省无偿献血促进奖”,2009年获得有宁波市政府颁发的“宁波慈善奖个人奖”等荣誉 。
2008年,他因为年龄原因不能再献血,但是他的身体力行却感染了儿子莫佳磊。“爸爸说,无偿献血令他很欣慰,他是在帮助别人,挽救生命。这是他最大的幸福。现在他把他的幸福传递给了我。”现年35岁的莫佳磊于大学期间就开始无偿献血,毕业后又经常陪着父亲一起去献血。至今,莫佳磊已经献血16000多毫升,是浙江省献血明星。
夫妻共同登记捐献
莫国民不能再献血以后,早已把献血当做生命一部分的他内心十分失落,觉得自己已经无用了,不能再为社会出力奉献。血站的工作人员和莫国民早已相熟,得知他一直为了不能献血的事闷闷不乐,就向他介绍了器官、遗体捐献的事宜。详细了解了捐献的事项、流程后,他征求了妻子和儿子的意见。没想到的是,他的想法不但得到了妻儿的大力支持,他的妻子更是在他的影响下,答应和他一起去登记。2008年,55周岁的莫国民带着妻子一起来到宁波市红十字会,在角膜遗体捐献志愿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2017年4月,也就是签下志愿书后的第十年,莫国民被查出患有胰腺癌。从确诊到离开,只有短短3个月。3个月里,他的体重锐减77斤。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开始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安排和托付。10年前那张凝聚着爱的使命感的角膜遗体登记小卡片被重新翻了出来,交到了妻儿手里。
7月27日,当莫国民离开后,他的眼膜被宁波市眼科医院的医生取下,帮助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复明。而他的遗体也被送往宁波天一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用于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