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感召力——记王苏芬生命关爱工作登记站成立2周年

发布时间:2018-11-28发布者: 浏览量:






    两年前,由王苏芬发起的“让爱心传递 让生命延续”的人体器官(角膜)捐献活动,一次就动员10多人次集体签署器官捐献志愿书。之后一个月,江北区红十字会利用王苏芬工作室的平台,挂牌成立了“王苏芬生命关爱工作登记站”。

    两年的时光里,宣传大使成为了她的又一个代名词。每当有客户来办理业务、每当出去跟不同的朋友相处、每当跟单位同事交流工作,她总是见缝插针、不遗余力地介绍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遗体捐献相关知识,积极地把他们都发动到捐献志愿者的爱心队伍中。“她告诉我,自己在2年前就登记成为了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用自己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另一个濒临绝望的生命,这很有意义,我也想像她一样。”——“我也想像她一样”是每个在王苏芬处登记捐献的志愿者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如果说在平安保险的20多年成就了她的事业,那么与红十字会的不解情缘便起航了她的梦想。“在平安工作,我希望人们在遇到意外和疾病时能有一份经济上的安全保障。而跟红十字会接触的2年里,我对生命和安康有了更深的理解,能有机会用自己的力量为别人的生命带去平安的希望,除了成为捐献志愿者和宣传者,今年我还想成为一名红十字救护员。”就在11月23日,一场由王苏芬发起的救护培训课在她客户的公司里开课了。“我是她的客户,在接触的过程中,她经常向我传递捐献救人的理念,因为认可她,所以很信任她。这次她萌发了想组织学习救护培训课的想法,刚好我和我的员工们也很想学习,万一能用到,就能救人一命。”

    “手臂绷直、不要分开,分开就会由合力变成分力,膝盖打开。”“嘴巴打开、吹气,眼睛看患者。”培训讲师一个个指点纠正、考核过关。参加培训的18个人中,有王苏芬所在公司的团队成员、客户、客户的员工、朋友、朋友的朋友。在王苏芬上传的朋友圈里,“学会急救、关爱生命、危急时刻、自救互救、倡导人道、传承博爱”的救护培训学习配图产生了不小的震动,点赞和评论纷至沓来。更有电话直接打到王苏芬处咨询救护培训相关事宜。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成众,众志成城之下,一张小型的救护安康网络从“临时的培训教室”里开始编织,逐渐汇聚成更大更强的力量。

    在现场学习的人员中,有一个特殊的人。在开课之前,她同时签下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捐献、遗体(角膜)捐献志愿书,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三献志愿者”。她还有一个更特殊的身份——江北区第四例遗体(角膜)捐献者王永生教授的女儿。说起爸爸的捐献,王晨昕显得很平静,“爸爸的一生就是不停地帮人助人,爸爸签署捐献志愿书的时候,我们全家一起讨论过生与死的问题,人死后,归于尘土,就是一场空,捐献出去还能救人、贡献医学研究事业,所以在爸爸之后,我和哥哥都打算成为捐献志愿者。”而说起今天的到来,也是一个巧合。“十年前在山西,我结识了一个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团队,开始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也一直很想登记。刚好我的一个朋友也是王苏芬的朋友,她跟我谈起了王苏芬的生命关爱登记站,再次了解交流后,我就打算趁今天学习救护培训的机会一起登记了。”

    两年间,有24人次在王苏芬的宣传招募下成为了器官、遗体(角膜)登记者,10人成为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者。

    如果说,一根小小的木桩,就可以救活一个溺水的人;一条薄薄的毯子,就可以温暖一个冻僵的人;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只温暖的手,就可以唤回失望者的希望。那么王苏芬以及像王苏芬一样的爱心人士,他们的的每一次传递、每一分付出,将激发和凝聚更多志愿正能量,让人道之情点亮心灵,博爱之力续航生命。(胡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