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我养我,何以去回报社会,我想这便是最好方法之一。”11月1日,吴兴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上门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时,李野动情地说。
李老住在湖州康复医院,虽已95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说话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他是一名市工商联退休干部,也是一名民革老党员。
“李老作出这样的决定,令我们十分感动。”吴兴区红十字会秘书长虞淦平说。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虞秘书长专程赶到湖州康复医院,为李老办理登记手续。此外,李老的亲友以及市工商联、民革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陪同李老完成这个伟大的举动。
李老戴上老花镜,拿起遗体捐献登记表认真阅读起来,期间若是有不明之处,虞淦平便耐心为其解释。读完之后,李老微微点头,拿起笔填写了所有信息。
在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李老长吁了一口气。“对于生死,我一直能坦然面对,但我害怕人生没有意义。”李老说,一直以来,他喜爱读书和写作,是个不折不扣的“笔杆子”。他曾写过一篇关于如何看待死亡的文章,住在隔壁楼的一位老人得知后,便来与其探讨。之后,李老萌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人死后也要继续发挥自身价值。
“不久前,我看到报上刊登了一篇关于遗体捐献的文章,当时我就觉得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答案。”李老当即主动联系红十字会,希望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李老的爱人13年前去世,当他提出捐献遗体登记的想法时,儿子不赞同,说双墓穴中已安葬了母亲,父亲故去后应该与母亲团聚。“我就和儿子说,我们的思想要跟上时代步伐,当年你母亲支持我参加地下武装起义,那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今捐献遗体是为大义,你母亲必定也会同意。”在李老的坚持下,儿子最终同意了父亲的决定。
目前,我市器官(遗体、组织)登记人数累计超过900人,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童宁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