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2日18时30分,家住湖州凤凰二村的王先翠女士因病去世。当晚,她也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成功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
王先翠是湖州市今年4位遗体捐献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去年3月,51岁的王先翠检查出患有直肠癌,且已是晚期,虽经过积极治疗,病情仍日益加重。
“今年4月,她通过电视节目了解到器官捐献,随即通过电视台联系到了湖州市红十字会。”对于妻子的决定,丈夫任卫东表示支持,“过去的这些年,社会各界给了我们一家很多的帮助,我们感恩于心,先翠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报社会。”
任卫东告诉记者,自己靠蹬三轮为生,每天早出晚归。女儿在超市上班,收入也不高。妻子生病后,街坊邻居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除了送钱送物,还时常烧好菜送过来,黄鳝、泥鳅、鸽子蛋,什么都有。逢年过节,街道、社区还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和米油。“先翠常跟我说,多亏了大家的照顾,我们也要学会感恩。因此,她想把身上所有有用的器官都捐出来,尽可能地帮助需要的人。”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癌细胞扩散,王先翠只有眼角膜和遗体符合捐献标准。
连日来看望王先翠的人络绎不绝。除了亲人,来的更多的是邻居、朋友。
“我这个外甥媳妇真的很了不起。”阿姨黄美玉说。王先翠是贵州人,25年前嫁到湖州后,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她公公生前患有严重的气管炎,光是在家里戴呼吸机就有四五年,直到4年前去世。她婆婆生前因为患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卧床。这么多年,都是她在照顾两位老人。虽然家里条件不好,但她把两个老人照顾得很好。有空的时候,她会去做家政补贴家用,很不容易。”黄美玉说。
邻居邓松华住在王先翠隔壁楼幢。他说,王先翠勤快、孝顺,在社区里是出了名的,加上脾气好,所以人缘很好。一有空,她还会去做义工。
22日下午4点,王先翠的病房里传出了歌声,那是她和朋友们在唱《生命的河》。此时,病床上的王先翠已经几乎不能发声,但笑容依旧灿烂。“她是我见过的最乐观的病人。”王先翠的主管医生贺医生感慨到。
“这次她终于同意我来看她了,没想到这一面竟然成了永别。”得知王先翠病重的消息,4天前,姐姐王先群从贵州老家赶到湖州。当天,王先翠把亲人们叫到了一起,再次交代了器官捐献的事。
“之前她未和我说起过,平时给家里打电话也是报喜不报忧。”王先群说,家里五姐弟,王先翠最小。“她跟我说,别人在她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她,她也想要帮助别人。她说,有些人眼睛看不见,太可怜了,能帮帮他们也是好的,我们尊重她的决定。”
21时22分,在家属签字交接后,王先翠的两片眼角膜被成功取出,将帮助他人重现光明。21时42分,王先翠的遗体被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将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王先翠心愿终于达成。“妈妈走了,但是我为她感到骄傲,我相信,她的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还在延续。”女儿小任流着泪说。
今年以来,湖州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已有600多人(累计1600余人),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登记人数。截至目前,湖州市共实现器官捐献50例(捐赠166个大器官)、遗体捐献27例、角膜捐献53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