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病逝后捐献遗体
11月23日,享年91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沈瑞年因胰腺癌在宁波去世。来不及回北京的他,在宁波市镇海区红十字会及其家人的帮助下,将遗体捐献给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
沈瑞年,生前为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1928年1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51年参加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0年5月23日,72岁的沈瑞年背着家人在北京签下一份特殊的声明书。

沈老师因儿子在镇海工作,和妻子康阿姨一直在镇海生活。康阿姨表示,沈老师在医生确诊他的病情,知道自己无法再回到北京进行遗体捐献后,他多次向医生、志愿者询问捐献事宜,直到镇海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捐献手续,他才真正安下心来治病。
11月28日,康阿姨在整理沈老师的遗物时,偶然翻到了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沈老师的最后一笔“私房钱”的去向。
“天太热,数次到银行完成我的心愿,定期存款可改为活期存款,因银行有提款金额限制,可分两次提现。提现后,全部交党组织,作为我的党费……”这是沈老师生前随手记录下来的。
康阿姨表示,如果不是这份笔记,她也不知道沈老师默默地做了这么多。
朴实无华的个人随笔,记录着沈老师在生命最后阶段,仍然不忘党对他的教导和培养。他用自己最后的力量诠释了一个党员的初心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沈瑞年教授为人谦和,正直不阿,做事严谨,积极向上。他热爱教学,热爱学生,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培养无数优秀的国际金融人才,为学科建设与学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先生高风亮节,无愧师之楷模!”
康阿姨:
“沈老师一生都在用实际行动感恩党、感恩祖国,他从未说过什么感恩的话,但他一生都在践行和追寻着一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学生1:
“沈老师是娃娃脸,说话间隙会吐吐舌头,很难把‘严肃’这俩字和他挂上钩。但是沈老师当年是唯一一个给学生写推荐信要自己审阅修改,定稿才签字的老师。我签字等于为自己说的话负责的认识,源于沈老师。”
学生2:
“愿沈老师安息,永远忘不了我当年校庆杯踢球受伤后,沈老师给我端来一锅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