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不高,皮肤黝黑,咧嘴笑时感染力十足。说起自己的故事,他两度“失控”……

他叫周荣军,浦江人,曾是一名货车司机,跑长途货运多年,但与他4年间9000公里的“生命快递”相比,车轮下的奔跑再远,也显得微不足道。他是一名“生命快递员”,专门为患者送“生命种子”。
六年了
远方的你过得怎样
近日,周荣军将武义县乔容(化名)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安全护送至湖南某医院。这是他 最近一次护送“生命种子”,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从湖南回浦江已过半月,周荣军还是会想起“武义兄弟”乔容。
乔容来自武义农村,两年前参加无偿献血。当时,有工作人员问他:“要不要留个造血干细胞的样本?说不定还能救人!”乔容就这样采样入库了。
乔容自己也没想到,两年后居然配型成功。电话里,武义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他:“捐不捐?”想都没想,他就答应了:“能救人,还想什么?”
要做这件好事,唯一的担心是父母,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对捐造血干细胞这件事,“听到都要吓坏,最好不要让他们知道,平添担心。”
周荣军和武义县红十字会的两名工作人员一直陪着乔容,这让乔容觉得轻松温暖。乔容说:“聊多了才发现,自己懂太少,我回去想考个社工证,用更专业的知识去帮助别人。”

看着乔容,周荣军觉得他很像当年的自己。6年前的7月16日,也是在这间病房,躺着的那个人是自己。故事很相似:同样来自农村,同样大龄未婚,顾虑的都是父母;同样是在不怎么了解的情况下,就答应了捐献;也同样有这么多人陪着,倍感温暖。
唯一不同的是,周荣军事先征求了父母意见。父亲只问了一句:“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得到否定的答案后,父亲很支持。后来,父亲还陪着他去捐献。
周荣军说,不少来自农村的捐献者,面临的压力是老一辈对捐献的未知和担忧。“转念一想,能救别人一条命,父亲这么正直善良的人,答应也不稀奇。”
受捐者曾给周荣军写过一份信:“在我生命遭受到巨大危难的时候,是您伸出了温暖的手,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好人一生平安。”
每年7月16日,周荣军都会想起远方的TA,在朋友圈发一条祝福。
“一眨眼,6年了,远方的你过得怎样?”今年,周荣军写下这句话。他曾无数次想象对方的样子:若无恙,他应该30岁了,成家立业了。
这样的出发和到达
是一个人生的希望
是几个家庭的幸福
随着采集完成,看着乔容捐献的一袋黄褐色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周荣军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医护人员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小心封装,裹上棉布,放进加有医用冰袋的运输箱。
接下来,就是属于周荣军的时间,目的地是湖南某医院。
和所有快递员一样,他需要将“货品”在最短时间内送达。和其他快递员不一样的是,他运送的东西很特别,是被称为“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作为“生命快递员”,运送旅途往往比较长,可能跨越数千公里,但不容有失。
这是周荣军第7次护送造血干细胞,他还是神经紧绷。好在,一路顺利。

“距离最长的是1600多公里,历时最长的是12小时。”周荣军说。每次护送,他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自己曾看到过患者的痛苦,更要为生命争取更多可能。”
周荣军有一本特殊的笔记本,记载的是每一次护送造血干细胞的故事——
2015年4月10日,是周荣军的第一次护送,目的地是北京。“记不起太多细节,只觉得紧张。要保证造血干细胞存活率,24小时内必须送达。”
刚坐上出租车,周荣军还没开口说话,司机看见护送箱,就拍胸脯说:“放心,我一定用最快的速度送您安全到达。”晚高峰的路异常拥堵,司机紧急呼叫交通广播,一路上,周荣军看到各式各样的车辆为他们让行……
2016年5月9日,大雨滂沱,目的地为广州。担心航班延误,周荣军事先定了两趟航班。果不其然,第一趟航班晚点了。正当他在为自己的安排庆幸时,距离登机只剩半小时,却得知第二趟航班直接取消。他又改签换乘另一趟最近的航班,没想到同样晚点……无奈之下,周荣军求助机场,最后换乘当晚10点多起飞的航班。次日凌晨2点,他终于将“生命种子”平安送达医院。
当医生接过护送箱签字的那一刻,周荣军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走出医院,雨打在脸上,他这才意识到,过去的12小时,自己滴水未进,甚至没上过厕所、没合过眼。这一刻,他好像所有力气被抽空。
“这是一份很特殊的工作,没有报酬,只有责任。你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箱子,但这是患者唯一的希望。”周荣军说,整个护送过程中,箱子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因此,在完成交接前,志愿者们把护送箱当作生命一样看待。“这样的出发和到达之间,担负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是一个人生的希望和几个家庭的幸福。”
远方的他会是另一个我
如果可以许愿
还是许给他吧
38年前,上小学的周荣军遇到班主任王冬鱼。那时,学校没有统一食堂,学生要买蒸饭票到食堂统一蒸饭。为了省钱,周荣军没有买票。有一天,他偷偷蒸好饭,把书本垒得老高,躲在教室后排的角落里狼吞虎咽。这一幕,恰巧被王老师看到,本以为会挨一顿批评,没想到老师拿过他手里的饭盒,把自己的菜全部夹给他,还叮嘱他要吃饱……
20多年后,周荣军一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想起这就是自己“要做好事,做好人”最初的种子。
周荣军说,这是一种爱的传递。
“人不会平白无故受人恩惠而不知感恩,就像我,这种爱会在不经意间传递。”传递,发生在什么时候?周荣军想了想,在老师夹菜给他时,在货车抛锚后路人帮他推车时,又或许是某个最不经意的时刻……
他顿了顿,又想起一个人:“也许,远方的他,会是另一个我。”
周荣军口中“远方的他”,就是那个和他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受捐者。“我不确定他会不会事业有成,我能肯定的是,他一定会是一个怀抱感恩之心的重生者,说不定也是一名志愿者。”
有人问他:“如果可以许一个愿,你想许什么愿望?”
“还是许给他吧!希望一切都好。”
周荣军低下头,眼泪夺眶而出。这一刻,情绪太多太浓,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据悉,2016年,省红十字会组建造血干细胞护送队伍,目前已有15名“生命快递员”。4年来,他们累计护送120多次,到达全国22个城市,累计护送15万多公里,服务队先后获得全国红十字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