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经过两小时四十分钟的采集,宁波市鄞州区“95后”小孙成功捐献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该区第20例、宁波市第107例、我省第62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想着救人
小孙读大学时学的是护理专业,学医的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性。2019年4月,他在学校一次献血活动中,采样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当时入库的时候,我也没多想,就想着万一有一天,我可以帮助一个血液病患者,挽救一个家庭呢。”
今年1月,他第一次接到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有个患者和他的造血干细胞初步配型成功,问他是否还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没有过多的犹豫,小孙一口答应了。
消除顾虑
“我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事情,父母并不知道。今年4月,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再次给我打电话确认时,我才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小孙回忆道,得知这个消息,父母担心捐献对身体不好,刚开始并不同意。
学过医的小孙知道,如果他不捐献,那名和他初配成功的血液病患者可能等不到下一个同意捐献的人。期间,小孙查阅了大量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耐心地向父母解释捐献的原理和过程。此外,小孙的父母也咨询了当护士的亲戚,逐渐放下了顾虑,转而支持儿子的善举。
爱的牵挂
今年6月,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小孙前往定点医院做了高分辨配型,之后,完成了综合评估体检。没过多久,小孙等来了配型成功的消息。他笑着说道:“不管红十字会的工作人询问几次是否愿意捐献,他的答案都是‘同意捐献’”。
捐献前,原本生活、饮食就比较规律的小孙,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每天,他有意识地尽量不熬夜,每天晚上早早地就督促自己上床休息,保持强健的身体,随时等待捐献造血干细胞。
10月30日,他成功捐献了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小孙回忆道:“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是换一种方式救人。不过,心里也多了一份牵挂,希望他(她)能好起来,幸福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