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四学生柳蓓蕾在省中医院为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省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省红十字会秘书长何乐琴专程前往省中医院采集室看望柳蓓蕾,并为她送上鲜花和捐赠证书。
据悉,柳蓓蕾于2011年6月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那时她19岁。今年5月,在绍兴读书的她接到了初筛通知;6月,高分辨配型成功,她没有丝毫犹豫,爽快地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患者生命。
在采集现场,何乐琴对记者介绍说:“我省从第1例捐献者章焱开始,到第100例郑卫军捐献,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而从郑卫军到柳蓓蕾,新增100例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
200例,是一座里程碑。我省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离不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但更多缘于社会环境的改变、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一方面,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随着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们通过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微信等传播媒介,更方便地了解和接触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之前的恐惧和抵触情绪逐步消除。近年来,我省先后涌现了“两度捐献的最美记者”陈俊、“两度跨国捐献的听觉言语康复老师”潘克勤、“两度捐献的医生”董平、“为成功捐献1个月增肥10多斤的年青辣妈”连丽佳、“为爱奔跑”的张钱华等一大批充满社会正能量的“最美”典型,他们感人事迹的广泛宣传传播,有效引导和激励了社会群众自觉参与到这项爱心事业中来。
另一方面,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省连续三年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入库人数占当地户籍人口比例的指标列入浙江省文明县(市、区)、文明县城的测评内容;2013年,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其亲属依法享受到了优惠用血政策;今年上半年起,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同等享受“三免”优惠政策。
200例,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据介绍,截至今年9月3日,我省已有4.6万余名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但相比亟待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生命的患者群体,目前的入库数量还远远不够。省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发出呼吁,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一起为拯救濒危生命贡献力量。(贺佳晶、李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