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人道公益日|关注高危“生”态下的她们!

发布时间:2023-05-05发布者: 浏览量:

23岁的小江出生在贵州省瓮安县一个农村家庭,与丈夫小李在宁波相识结婚,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然而小江的孕期一波三折,怀孕不到6个月,她因为大出血被紧急送至医院,被诊断为胎盘低置,先兆流产,只能卧床静养。无奈下,小江辞去了工作在家休息。一个月后,她再次大出血入院治疗。

“住院的时候, 我的两只手全是针眼,最多一次同时要输3种液,常常痛得抬不起手。”小江说,是孩子每一次的胎动给了她坚持的动力,“无论如何我都要保住孩子,咬咬牙肯定能坚持下来。”怀孕的第29周,小江的羊水突然破了,剖宫产生下了一个女宝宝,体重只有2斤3两。

由于早产,孩子一出生便立马送去抢救。新生父母还没从孩子出生的喜悦里反应过来, 就听到了医生传来孩子病危的消息:“小孩的体重极低,需要住进NICU (婴儿重症监护病房),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重症监护病房里的小宝宝,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如果情况不再恶化,需要约10多万的医药费,而情况持续恶化的话则需要几十万。高额的医疗费使得这对年轻父母陷入窘境。

同样因为生育陷入窘境的,还有来自贵州的谭女士。离异再婚的她在38岁第四次生产时,突发羊水栓塞,出现大出血。经过20多人的医护团队6小时奋力抢救,用掉44个血袋,终于成功挽回生命。然而她与丈夫都在永康五金厂打工,收入非常微薄。高额的抢救费用,让这对老实巴交的夫妻犯了难。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由于生活窘迫、居无定所,怀孕后极少去医院检查。

这些高危孕妇,只有在出现重大意外时,才会送到医院。虽然生命是保住了,但有的孩子没了,有的子宫切除,留下终身遗憾。

妇幼保健医生说,每当看到这些孕产妇的遭遇,他们都同情不已,同时也感到很痛心:如果孕产妇能在孕期进行产检,发现并发症能及早处理,很多不幸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2012年,浙江省红十字会积极动员社会爱心力量,策划并启动“母婴平安”项目。通过公益项目救助的方式,帮助困难外来务工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使孕产妇能主动到院检查和住院分娩,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有效保障母婴健康平安幸福。

小江和谭女士正是项目的受助者之一。在“母婴平安”项目的帮助下,经过及时的治疗,她们和她们的孩子都转危为安,顺利出院。除了小江、谭女士,受助者还有在超市门口生下龙凤胎的安徽姑娘盼盼、四川籍白血病妈妈郭芳和安徽籍癌症妈妈俊芝等等。正是“母婴平安”项目的及时救助,帮助这些新妈妈和婴儿渡过难关,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回到幸福的生活。

截至2022年12月底,“母婴平安”项目已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在31个实施地、46家定点医院开展外来困难家庭高危孕产妇医疗救助,累计为9600余名高危孕产妇送去关爱和温暖,投入救助资金总计达2100余万元。

今年5·8人道公益日,浙江省红十字会上线“母婴平安”项目,希望举社会之力共同关注、关爱困难家庭的流动孕妈妈,帮助每一条小生命开启平安人生!

扫描下方图片二维码,献出您的爱心,让远离故乡的她们感受到“浙”里家一般的温暖!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