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 海山梦——红十字携爱向西行

发布时间:2023-08-22发布者: 浏览量:

今年暑期,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海山情缘、山海同行”志愿服务队支教队向青海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出发。作为“海山计划”的重点环节,支教队以满足涉藏地区孩子对大海的渴望、解决公益组织“偏科”问题、促进两地民族间交流为目的,开展近一个月的志愿服务,为囊谦第二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课堂、海洋馆的维护与建设、海洋知识普及、支教等活动。

 

发挥海洋特色,将海洋知识带入涉藏地区。支教队在抵达囊谦第二完小后,便先确认海洋生物博物馆内的标本状况,以确保标本保存状态来确定后续的教学计划以及未来要补充的标本数。支教队员们向孩子们分享海洋生物博物馆中的标本制作方法,普及标本的制作原理。支教队员也为孩子们普及了海洋环境保护知识,从海洋的分布位置到海洋物种数量及分类,从体积最大的海洋生物蓝鲸到游泳速度最快的剑鱼。以及海洋污染的危害,例如:海龟被渔网困住、北极的冰山融化等等来讲述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打破教学限制,使自然科学重现课堂。支教队发现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校内无专业的科学老师,此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理论教学而缺少实践体验。因此支教队员在教学时通过“理论+实践”的融合教学方式,打破校内原有的教学和实践不平衡的困境,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希望由此引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探索。讲授内容包括:人体器官分布与消化过程和养分的吸收、四季的更替,天体的外观、日月食的形成等。

弘扬红会精神,让急救课堂深入人心。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秉持红十字会“人道 博爱 奉献”的精神,坚持为更多人普及应急救护课程。在本次支教的应急救护课堂中,支教队先从海姆立克急救法、三角巾的使用等基础技能着手,结合“理论+实践”为师生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急救培训。课堂上,AED的使用以及心肺复苏、急救包扎等应急技能的教学齐头并进,让师生们学习到了科学的应急救护知识,同时能够预防在未来意外创伤事件的发生。课程结束后,支教队在校园各地均放置急救包,为他们提供了基础的应急保障。

深入基层调研,体验文化交融之美。实践调研过程中,支教队来到涉藏地区人民家中,询问囊谦县的经济发展现状、普通话普及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支教成员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当地的风土民情。调研过程中,当地政府多次与支教队员们沟通,希望支教队员能通过更多宣传手段将这个美丽县城宣传出去。

支教队员还参与到了囊谦县赛马节入场舞蹈的排练。不同舞蹈各具特色,有的舞蹈活泼灵动,有的舞蹈粗犷不羁,有的舞蹈优雅从容。囊谦人民向支教队的各位介绍了囊谦本地的饮食文化,演唱并表演了民族舞曲。本次支教工作中,支教队员用严谨踏实的态度、真诚无私的爱支起学生的知识海洋,满足了他们对海洋生物的好奇以及急救知识的欠缺,让蔚蓝海洋的萌芽在同学们心中萌发。

截至2023年8月,“海山计划”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公益服务时长已超6000小时,直接受益人数已超60000余人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