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堆场仓库、集卡车配上了AED,这可是我们司机的福音啊!”7月17日,在北仑区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司机之家”,“车轮上的生命线”应急救护体系建设民生议事堂活动在此举行。集卡司机们的心声道出了这场活动的意义:价值超40万元的急救物资汇聚,为奔波在物流一线的集卡司机筑起更为坚实的应急救护屏障。

该活动由北仑港航政协委员会客厅、霞浦街道委员联络委主办,北仑区卫健局、北仑区红十字会、北仑区政协医卫组、宁波市交通运输协会、宁波市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协办。这也是继4月28日北仑港航政协委员会客厅发起的护航“车轮上的生命线”行动后的一次升级——守护范围,从北仑拓展至宁波全域。
港口物流是北仑发展的硬核引擎,集卡司机则是托举供应链畅通的一股坚实力量。如何保障这个群体的生命安全?如何借他们的流动特性,在突发状况下施以援手?北仑港航政协委员会客厅联合霞浦街道及卫健、红会、交通协会等多方力量,通过“委员有约”深入一线,精准锁定司机群体实际需求。一场以“建立车轮上的生命线”为核心的联动协商就此展开。

4月28日,21名集卡司机经培训正式组建应急救护小队,其中2人的集卡车安装了AED。这一次,更多的社会力量集结。宁波天翔货柜有限公司、宁波东佳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9台AED,为应急救护小队中9名流动党员的集卡车完成应急救护设施配备。这也意味着,加上此前的2辆,总共有11辆集卡车化身为流动“救命站”,穿梭在甬金线、杭甬线、甬温线等主要运输线路。

除了“车轮上”的移动守护,应急网络也向宁波全域物流枢纽纵深延伸。宁波堆场仓储协会38家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在各企业仓库、门岗、堆场等集卡司机主要出入场所安装58台AED,构筑起固定节点的安全屏障。其中,4家企业更升级打造“车轮上的生命线”红十字救护站,集AED、急救箱、担架及宣教功能于一体,成为区域急救能力提升的示范点。宁波市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工会联合会捐赠的500份急救包、北仑区红十字会提供的76箱消毒湿巾,则进一步夯实了应急物资基础。
“车上配的急救包,真的能救人!”朱瑞申是首批配备急救设备的集卡司机之一,他现场分享了此前救人的经历。今年5月,他与同伴张斌行车途中发现伤者,立即用随车急救包实施止血并呼叫救援,为伤者赢得救治时间。他说,急救设备在手,是保障,更是责任。
从4月首创“车轮上的生命线”1.0模式,到如今构建起移动、固定双轨并行的2.0体系,这场由政协平台撬动、多方力量共建的民生实践,将集卡司机的“忧心事”转化为“安心事”。它不仅初步为港口物流核心群体构筑起“黄金四分钟”生命救援圈,更以制度化、常态化的应急能力建设,在多条运输动脉上铺设生命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