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在宁波市滨海休闲运动会(北仑站)桨板赛事现场,北仑红星应急救援队采用“双艇定点值守+岸上辅助保障”的模式,为赛事构筑起一道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为确保万无一失,救援队在赛前多次研判,制定了“定点值守+动态响应”的水上保障方案:将两艘救生巡逻艇分别部署在航道中段与150米绕标点这两个关键位置,既覆盖了选手体力消耗较大的核心赛道,也能快速响应绕标时易出现的桨板碰撞、失衡等险情。
岸上保障同样精准有力:在选手赛后上岸的必经区域设置了一个岸上应急救援点位,配备两个装有常用应急救援物资的专业救援包,由经验丰富的队员专人值守,并通过对讲机与水上巡逻艇实时联动,形成一张“水陆呼应”的安全网。
比赛当天的节奏更是精准到分钟:清晨5点45分,队员们已在队部集结,逐一检查巡逻艇动力系统、救援绳牢固度和工具完整性;6点30分,车队准时抵达梅山湾,队员们迅速将巡逻艇推下水,分别驶向航道中段与150米绕标点完成定点布防,同时清点岸上救援包物资。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面时,救援队的整套保障体系已正式“上线”。

发令声响,第一组选手操驶桨板疾驰而出,驻守在航道中段与150米绕标点的两艘巡逻艇立即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阳光渐烈,选手体力消耗加剧。航道中段的巡逻艇率先发现异常:一名选手划行速度骤降,桨板左右摇晃,身体不稳。“靠近!保持安全距离!”队员们默契配合,巡逻艇平稳抵近,队员穿戴浮力装备跃入水中。按“稳板→扶人→翻正”流程,不到30秒,就将倾斜桨板复位。“身体还好吗?还想继续比吗?”队员们轻声询问。选手抹掉脸上的湖水,坚定点头:“想接着比!”得到答复后,队员们协助他重新站稳桨板,确认选手身体状况和浆板桨叶完好度,待选手重新划动桨板,才驾驶巡逻艇返回定点位置。当场赛事,红星应急救援队共处置救助4名桨板失衡落水的选手。

赛事结束后,待所有浮标归集完毕,水域队员们才返回岸边,与岸上队友一同整理装备:仔细清洗巡逻艇外壳与螺旋桨,将救援绳、翻板工具分类收纳;岸上队员则清点救援包,补充消耗的应急救援药品,确保所有物资完好归位。

从凌晨5点多到午后1点多,近8小时的坚守,救援队员们用专业与责任,让这场桨板赛从赛前筹备到赛后收尾的每一刻都充满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