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红十字报 评论员
当前的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正在向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迈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统筹推进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高水平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红十字事业要想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的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找寻“人道、博爱、奉献”这一红十字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障人类尊严”这一红十字宗旨在新形势下的不同实现形式和工作重点,以切实有效的成果让红十字旗帜在浙江大地上飘得更高。
稳步推进生命关爱工程。在步入高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人民群众实际上已经开始重视生命健康问题,更强调幸福感、获得感。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的发展过程。红十字会系统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倡导关爱健康、关爱生命理念,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关爱生命教育,通过教育、示范、体验,让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延续生命的理念落地生根。要想方设法探索建设生命教育体验馆、基地等有效载体,全景式展示人类生命从孕育到终老的全周期过程,以及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和伤害,宣传普及防灾避险、安全自护、心理健康、困境儿童关爱、老年关爱、失智症认知、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等知识,掌握避灾自救互救、紧急救护等技能。大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人体器官捐献家庭感人故事,弘扬和传播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力度。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潜在的危险和伤害,在社会公众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增强群众的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降低意外伤害的伤亡率。各级红十字会要以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等五进活动。要建立健全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长效机制,积极探索“菜单式、分段型、积分制”培训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培训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进一步深化部门合作,提高旅游、运输、建筑、电力等部门和高危行业一线员工培训比例。探索建立全省救护培训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并推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在线理论学习与考试系统。做好“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推广普及和红十字“救”在身边典型事例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应急救护的认知度和参与性。
创新志愿服务有效载体。志愿服务精神是人类社会历久弥新的伟大传承。越是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蕴藏着的志愿服务动能越能得到激发。这些年,我省红十字会系统创造了不少志愿服务的好形式,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比如应急救援队,在省内外重大救灾救援行动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比如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千里护送接力生命,得到社会各界普遍赞誉。要认真总结这些有效载体,抓好规范管理;要想方设法,创造更多更好的载体,使社会公众行善有去处,乐施更便利,努力弘扬社会正能量,全力营造更加积极向善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