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中午,浦江县建光村3名儿童走失,接到浦江县红十字会的求援电话后,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联动,立即组织多支红十字救援队赶赴浦江参与搜救工作,到2月19日中午成功搜救到3名走失儿童,为红十字会组织民间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积累了经验,扩宽了思路,为今后的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一次良好的范例。
一、事件基本经过
16日晚7时许,浦江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大畈乡建光村三名儿童(陈馨怡,女,11岁;陈瀚林,男,6岁;陈敏洁,女,7岁)走失。接到消息后,浦江县红十字救援队第一时间上山彻夜搜寻。2月17日,经省、市红十字会统一协调,浦江、义乌、东阳、富阳、永康、武义、萧山、仙居等8支红十字救援队于当天上午到达大畈乡投入紧急搜救工作中。2月18日,浦江、义乌、东阳等11支红十字救援队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的安排,继续对村庄周边水库、溪流、高山等区域进行全方位、地毯式的搜索。2月19日上午10时30分,三名失联孩子在距家7公里左右的浦江县檀溪镇长山村被找到,而此时已达到72小时黄金救援期的极限。至此,长达72小时的搜寻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
二、成功救援的几个亮点
(一)党委政府主导,红十字组织民间救援力量配合开展救援工作。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一指挥,是救援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此次救援工作从发现孩子走失10小时内就由当地乡镇政府上报上级部门,浦江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参与救援工作,并尽最大力量做好救援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省、市、县三级红十字会联动,立即组织多支红十字救援队赶赴浦江参与搜救工作,这些红十字救援队在红十字精神的感召下,以“人道 博爱 奉献”为宗旨,信念坚定、作风顽强,确保了救援工作安全、顺利、有序进行。
(二)自媒体的广泛传播引发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3名儿童走失以后,浦江县红十字会立即在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里发布求助,很快就在自媒体中引起转发潮。随即第二天就被各主流媒体关注,央视新闻频道、人民网、光明网、腾讯网等国家级媒体的正能量报道,促进当地政府部门全力以赴投入救援工作;浙江在线、浙江卫视、交通之声、金华电视台、金华晚报等当地媒体持续跟踪报道救援工作,为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舆论支持和精神鼓励。
(三)红十字救援队伍的专业化、科学化快速高效。目前,我市红十字会系统共建有红十字应急救援队6支,成为日常搜救和灾害救援的重要力量。在此次搜救工作中,浦江、义乌、东阳、永康4支救援队配备有热成像仪的救援直升机、2台水陆车、水下探测仪等高科技专业搜救设备,反应快速,救援高效,以其优良的作风、职业化的装备和专业的救援能力为成功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对今后红十字救援工作的几点启示
本次救援活动,是红十字会组织民间救援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一次成功尝试。这次救援的宝贵经验,也给我们下一步深入推进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积极号召整合民间救援力量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方向
浙江省作为东部发达地区,有不少的民间户外运动团体,成员大多为当地中小企业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自由支配时间较为充足,并拥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和社会公益心,具有一定的人脉和社会号召力,都愿意为救援活动出钱出力。红十字会作为党委政府在人道主义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搭设平台,组织号召民间爱心人士,通过政府拨款、队员捐助、社会筹募等多种方式来建设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成为党委政府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力量和有效补充,是今后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
(二)合理的区域布局是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省、市、县各级红十字会大力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省已有各级红十字应急救援队35支,拥有包括直升机、无人机、挖掘机、冲锋舟、水陆两栖车、水下声呐、无线通讯设备等大量大型高科技专业装备和个人搜救装备,而且还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如何在辖区范围内甚至辖区之外做好区域合理配置,防止重复投入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是今后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义乌红十字救援队的大量重型装备如直升机、挖掘机等均是企业主个人拥有,通过与业主签订协议方式,使其平时参加训练,需要时能立即出动参与救援。这样的“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方式将是今后救援工作中合理布局救援队伍建设、既避免重复建设又能保障搜救的良好运行方式。
(三)健全的管理制度是队伍规范运行的基本保证
一套完善齐全的制度是救援队伍战斗力的保证。这套制度必须包括日常管理和训练、装备保养、队员人际交往、战时工作预案、装备规范、搜救流程等方方面面,尤其针对应急时可能出现的无序混乱,必须有细致到严苛的流程规范才能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运行。回顾本次搜救以及近年来的搜救工作,也会发现有些救援组织由于缺乏事先的精确细致的流程规范,导致现场搜救时缺乏一些精准高效实用的装备,这些现实中不断遇到的问题也要通过不断的修订流程规范来完善,力争建立一整套细致到什么地形搜救携带什么品种数量的装备都有清楚具体的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
(四)专业的日常训练是成功搜救的技术支撑
专业化的搜救能力是成功搜救的重要保障。一次成功的搜救不仅仅是救援目标的获救,还是一次高效的搜救,更是一次安全的搜救。尤其红十字救援队成员均是民间志愿人士,自身的安全也是一个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专业化的训练,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体搜救能力和队员的自我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搜救的效率并有效降低搜救成本。近年来,省、市、县各级红十字会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专业能力培训,队员个人搜救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从历次搜救来看,能够组织指挥高效搜救包括搜救地域划分、物资调拨分配、人力合理安排等专业能力尚不完善。今后的训练也要针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去不断完善。
本次儿童走失事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齐头并进。今后,我们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专业能力训练,努力把各级红十字救援队建设成为高度专业化的救援队伍,不断拓展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另一方面将部门配合广泛开展群众安全知识教育,积极深入普及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切实提高群众的危险防范意识和自身保护能力。(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