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墅:急救,创造生命奇迹

发布时间:2016-03-17发布者: 浏览量:

 

 

    3月15日下午,拱墅区红十字会和区教育局领导专程看望并慰问在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杭州市行知中学初三女孩依依(化名),送去红十字博爱救助金2万元,希望依依能坚强度过,尽早恢复健康。据院方介绍,依依的成功抢救,可以说是院前急救赢得“黄金时间”,为后续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是非常成功的急救案例,更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目前依依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昨天已顺利对部分辅助治疗器械进行拆除,今天已经完全可以自主呼吸。再观察几天,情况好转就可以转入普通病房。

    3月10日,杭州市行知中学初三女孩依依,在晨练时突然昏倒在操场的事情牵动着不少杭城市民的心。不少媒体也非常关注,《都市快报》和《杭州日报》都分别进行了报道。

    16岁的依依现正在读初三,前些天同学们都在积极备考体育测试。10日7点多照例是晨练时间。看到同学们都下楼去,她也就跟了到操场。其实依依的身体一向不好,不用参加测试,但孩子要强。只是没想到走了半圈,她就突然晕倒在地上了。

    得知有孩子晕倒了,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实施紧急救治。拨打120电话的同时,两位持有救护证的体育老师识别依依心脏骤停,并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7点41分救护车到达学校,开始对孩子进行紧急抢救,一路上没有停止对孩子进行心肺复苏。8点不到,救护车到达省人民医院后,立即在急诊室搭起了临时手术台,给依依做供氧手术。经过一天一夜的连续抢救后,依依终于苏醒过来了,睁开了双眼,脑功能在经过治疗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负责抢救依依的省人民医院ICU科主任孙仁华表示,心脏骤停后的“黄金5分钟”抢救时间非常宝贵。如果在“黄金时间”内没有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将会对脑组织产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即便后续心跳恢复,但成为植物人的可能性极大。所以,行知中学两位老师的急救,为后续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依依的成功抢救,真的是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现场心肺复苏,是一种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徒手急救方法,是应急救护技能中非常关键的一项技能,是红十字工作的核心业务。行知中学现场施救的两位老师的这项技能又是怎样掌握的呢?这两位老师都参加过拱墅区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师资培训,经过专业老师的授课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训练及考核要求。

    当天在事发现场周边就有居民章先生向《都市快报》记者讲述他们所看见的抢救经过:早上大概七点半左右,当时我在家做早饭,伸头去看,一个学生倒在操场上了。他们老师嘴对嘴,胸外按压这些急救办法都用上了。我远远看老师的急救动作真的很标准,因为我们单位也经常演练这些。上午10点,学校书记、副校长吴老师也一直不停地说:多亏我们的学校老师们参加过急救培训,实施急救的两个体育老师都有救护证,学校班主任老师都在红十字会培训过。急救这个动作,相当累的,几个老师轮流上阵。应该说,我们的急救是比较规范的。在现场帮助老师一起急救的学生也不惊慌,积极配合。因为他们都参加过红十字社团的急救培训。

    近年来,拱墅区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特别是2015年将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58万元培训经费。拱墅区红十字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应急救护培训“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工作。2015年共组织红十字救护员培训37场1779人次,应急救护普及培训70场5249人次。尤其在学校红十字工作和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上更是多措并举,成效显著。2015年7月,在桐庐举办为期一周的中小学救护师资培训班,78人参加培训并取得救护培训师资证书。成立了校园红十字应急救护队,每个学校5人组成应急救护小组,由一名副校长担任组长,校医、体育老师为队员。2015年11月,拱墅区红十字会联合区总工会、区教育局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竞赛,行知中学等10所中学等共50多名师生参加了救护师资授课比赛和应急救护技能竞赛。

    2015年拱墅区红十字在行知中学开展红十字青少年试点工作,学校高度重视并制订了详细的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成立红十字社团,举办红十字入会仪式,承办区应急救护技能竞赛,编辑校园急救小册子,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和载体,在全校师生广泛开展 “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传播和宣传活动,培训和训练广大师生掌握应急救护的技能,极大减少了校园运动带来的伤害甚至生命的威胁。

    2016年,全世瞩目的G20国际峰会将在杭州召开。拱墅区红十字会坚持以服务G20为圆心,制订《“服务G20峰会 红十字在行动”2016年应急救护培训实施方案》,将在社区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员工、学生、志愿者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计划完成全年培训救护员1500人次,普及培训6000人次。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