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5月8日是第69个世界红十字日,舟山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主题活动走进渔村
结合今年“红十字处处为人人”的5.8世界红十字日主题,舟山市红十字会于6-7日走进了偏远渔村—岱山县衢山镇田涂村,开展了一系列的“走进渔村、关爱渔民”主题活动:一是田涂村红十字博爱家园启动。红十字博爱家园建设纳入了全市今年的为民实事项目,结合美丽渔村建设,到年底前要在全市建成10个红十字博爱家园,田涂村红十字博爱家园就是其中之一,市政府副秘书长杜自力、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陆意出席了该博爱家园在6日下午举行的揭牌仪式。田涂村结合博爱家园建设,在该村设置了红十字文化广场,并利用所有的电灯柱打造了红十字知识宣传长廊,广泛传播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服务他人的理念,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还建立了红十字博爱互助金、成立了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等。二是为田涂村红十字渔嫂志愿服务队授旗。田涂村以渔民为主,渔嫂也是该村的主要人力资源,平时她们就热心于为村民服务。田涂村红十字小组成立后,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特色和优势,组建了一支由渔嫂组成的田涂村红十字渔嫂志愿服务队,6日下午,市红十字会陆意常务副会长专门为该服务队授旗。该服务队共有队员100多名,服务队下设5个分队,可以为村民提供文化传播、健身娱乐、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法律服务、禁毒宣传、居家养老等志愿服务。三是送船用急救箱上渔船。6日下午,市政府副秘书长杜自力、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陆意、市海洋与渔业局副调研员曹惠龙一行,将市红十字会为渔民朋友出海捕捞量身定做的船用急救箱送上了渔船,并详细介绍了急救箱的配置和用途。本次,市红十字会共为田涂村的130条渔船各配置了一只船用急救箱,市红十字会将为每条配有急救箱的渔船培训1-2名救护员负责管理和使用该急救箱,还专门在急救箱内放置了一张心理咨询联系卡。渔民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年,有多名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市捕捞渔民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建议》,市红十字会利用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资源优势,积极承办这一提案,在船用急救箱中放置心理咨询联系卡是办理该提案的重要举措之一。当渔民们拿到急救箱时,均表示红十字会的工作真是做到了“家”,渔民出海捕捞时,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急症或意外伤害等,有了船用急救箱,就能够解决一时之急需,急救箱中的心理咨询联系卡也很实用,有了心理问题,可以及时通过电话咨询得到疏导。四是帮助村民实现微心愿。通过前期的征集,田涂村有20户困难家庭提出了各自的微心愿,6日下午,当杜自力副秘书长、陆意常务副会长一行将微心愿物资送入这些困难户家中时,他们脸上均乐开了花,直夸共产党好、政府好,当自己有了困难时,党和政府都会想到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五是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和心理健康讲座、咨询。6日下午,在田涂村的会议室里,市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培训师为该村的村民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应急救护培训,培训师结合村民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一些常见急症、意外伤害,通过活动的形式,与村民们共同分享了这些常见急症、意外伤害的现场处置方法;接下来,心理咨询师为村民们讲解了一些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疏导的方式,还为部分村民进行了现场咨询和疏导。村民们均表示这种培训和讲座真正是贴近生活、非常实用。六是流动医院免费送医送药。7日上午一大早,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的医务志愿者就来到了田涂村,为该村村民开展免费义诊活动,本次活动是流动医院健康博爱行系列活动之一,医务志愿者的阵容可为强大,有内科、外科、骨伤科、疼痛科、眼科、妇科、B超、心电图、血糖检测等,并且每科均配备了2名专家级医生。由于村民多,刚刚成立的田涂村红十字渔嫂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也主动来到现场引导村民就诊,义诊现场人头涌动,次序井然。本次义诊共服务群众1200人次,免费发放药品计人民币1.25万元。

拍摄专题片关注渔民心理健康

日前,市红十字会与“汪大姐来了”栏目联合推出的“汪大姐急救大课堂”,来到在舟山二渔公司远洋渔船上,针对渔民的心理健康等进行专题拍摄。汪大姐与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资深心理咨询师、红十字志愿者谢蓓芳走进船舱休息室,感受狭小昏暗的空间,以及渔船机窗中严重的隆隆噪声,体会船员与渔民平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同时与渔民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渔民的心理状态。谢老师针对船舱环境和船员心理的状况,进行剖解与分析,提出缓解的方法和技巧,引导船员了解、正视自我的心理情况,通过良好的心理疏导发泄方法,进行自我排解和互相疏泄,保持心理健康。同时针对为渔民在海上作业时经常碰到的意外伤害,如:硫化氢中毒、鼻出血、急性扭伤,刺伤、肢体离断等,教授大家如何在第一时间内通过正确、科学的应急处理,挽救生命、减轻伤害。本次专题拍摄共有三期,所拍摄内容将于近期在《汪大姐来了》栏目播出。
现场应急救护走进市民大讲堂
7日下午,市红十字会还在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开展了家庭急救知识专题讲座,70余位市民参加并听得津津有味无一中途退场。培训师针性对日常碰到的紧急状况,如晕厥、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等常见急症的应急救护;触电、中暑、煤气中毒、动物咬伤、蜂蛰伤、烧烫伤等常见意外的应急救护;急性扭伤、鼻出血、出血等常见创伤的应急救护,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为居民讲解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正确的自救互救。培训师还通过提问式的小互动,强化知识点,大家积极踊跃,争先恐后的回答,10个问题全部答对,取得良好的效果。
红十字志愿者用爱向5.8献礼
除走进田涂村开展志愿服务外,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还开展了其他多项服务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众送去温暖和爱心。
6日下午,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舟山医院分队的队员们拎着药箱,为行动困难的病人提供上门服务。在桃湾社区,队员们给一位老人换完药,正准备离开时,坐在小区里聊天的老人们一眼认出了她们,纷纷请求队员们帮助老人测一下血压血糖。队员们耐心地帮助社区老人进行了测量。随后,又来到住于绿岛社区的一位瘫痪的病人家中。该病人由于意外导致腰部以下瘫痪,家中经济困难,只靠妻子一人照顾,早年臀部长了脓疮又无法住院治疗,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派队员上门进行治疗和维护,如今生疮部位已基本恢复。夫妻俩对大家的帮助感恩于心,说起过往一次次的帮助,甚至红了眼眶。虽然不能走路了,但是队员们对他们生活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让他终于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
7日上午,爱心敬老和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一早来到普陀佛国敬老院,为老人们免费理发、剪指甲、测血糖血压、陪聊等,受到老人的欢迎。为了照顾更多老人,志愿者们不断和敬老院以及老人们沟通,希望能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更多帮助。在得知有些老人因年纪大了,无法弯腰洗头时,志愿者立即“与时俱进”,准备吹风机、毛巾等,为老人们增加干洗的服务。86岁的张奶奶由于颈椎问题,甚至无法低头,对于一般人再平常不过的洗头对老人来说却是一种折磨。六名志愿者立即充当“人肉睡椅”,齐心协力终于让老人半躺着完成困难的洗头工程,张奶奶摸着洗干净的头发,笑的合不拢嘴。
8日上午,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又马不停蹄来到舟山福利院,并准备了漂亮的鲜花和60余条小丝巾,为“妈妈们”送上母亲节的问候。大家精心为老人们打扮、化妆,免费为老人拍照,定格最美夕阳红。有的老人已以很久没有拍照了,但他们在镜头前认真地缕缕头发、拉拉衣服,并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一幕让志愿者们动容。志愿者们随后把照片打印出来,送给老人,大家希望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呼吁和号召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弱势老年群体的精神生活,为更多的老人带去快乐,留下幸福。
讲红会人的故事唱响好声音
红十字人的爱心故事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围绕5.8主题活动,舟山广电总台的新闻记者们跟随着开展服务的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讲述红十字人的故事,汇聚更多的爱心力量。
舟山医院党委委员、护理部主任袁惠萍,一位资深红十字志愿者,先后加入舟山群岛渔农民流动医院、市红十字会现场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队、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并担任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十多年来,她热心投身红十字公益事业,发挥自身业务特长,累计志愿服务时数达462小时。博爱之家,汇集了爱心敬老和心理健康两支志愿服务队,他们一批是有着同样想法、纯“草根”、以女性为主的志愿服务队,一批是来自卫生、教育等部门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不同的生活背景,却有着相同的目标: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使老人们感受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身心健康地享受生活;浙江海洋学院公共卫生管理与医疗中心副主任俞晓明,一名红十字救护培训师,除了他教的大学生外,舟山很多渔民兄弟、导游、消防官兵、警察、教育工作者、建筑工人都是他的学生,自2006年7月开始接触红会救护培训工作,他结合自身的医学专长,在海岛的各个行业领域传播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用水滴石穿的精神追寻着“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梦想。
舟山广电总台将对这些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拍摄成“讲红会人的故事”专题片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宣传这些典型,不仅传播和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也能启迪社会公益意识,广泛动员和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红十字事业,更好地帮助弱势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