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下午,在东阳市中医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内,48名医务工作者、病人郑重地填写了人体器官、角膜、遗体志愿捐献登记表,自愿在去世后捐献器官、角膜,延续他人生命、给黑暗中的患者重见光明。还有一部分医务人员因工作不能到现场填写捐献登记表,将通过邮寄等方式填写登记。
一条微信引来众人登记捐献
这次活动的起因,是该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罗珉随手转发的一条微信。近期,罗珉正在上海六院进修。17日,在进修班的微信群里,一篇关于宋巍捐献器官的文章引起了他的关注。
15日,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的医生宋巍突发脑溢血离世,年仅34岁。此后,他的一个肝脏、两个肺、两个肾脏、一对眼角膜和皮肤组织在素不相识的患者身上“复活”,总共挽救了4名病患的生命,让2名病患重见光明。
罗珉看后很感动,就随手转发到了市中医院的职工微信群里。不曾想,却触动了该院的其他医务工作人员,他们自发报名填写人体器官、角膜、遗体志愿捐献登记表。
母女同日填写捐献登记表
在填写志愿捐献登记表的现场,市中医院采供科工作人员王玲萍一下子交了两份捐献登记表,其中一份来自她刚满18周岁的女儿。
“与其让器官变成灰,不如捐献给别人,这也是用另一种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生命。”王玲萍说,看到了宋巍医生的报道后,她深受感动,也萌生了捐献器官的想法。
22日晚,王玲萍和家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后,女儿也要求加入,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的一员。
曾经接受捐献,愿将大爱延续
“如果不是那位好心人,我的命早就没了。”谈到为什么会有捐献器官这个想法,来自巍山镇的吴丽伟如是说。2002年,吴丽伟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之后,他时常要到医院进行血透,直到2003年接受了他人的肾脏捐献。
吴丽伟告诉记者,2010年由于移植的肾脏出现排异,他的尿毒症复发,现在每隔一天就要来市中医院进行血透。
“我是一个器官捐献的受益者,所以我也要把这种好事继续下去。”得知市中医院有人提议捐献器官的想法后,吴丽伟也签下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同时填写了角膜、遗体捐献登记表。
目前,东阳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为104例,实现捐献19例;角膜登记捐献志愿者为118例,实现捐献22例;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为112例,实现捐献11例。(王芳 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