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血从手臂上流出,通过分离机运作后再回到林秀聘的身体内。6月6日上午,记者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血细胞分离室里,见到了来自苍南县钱库镇的26岁帅小伙林秀聘。他平静地接受造血干细胞悬液采集,脸上一直带着笑容。
当天下午1点,历时4小时,林秀聘完成了1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成为苍南县第5位、温州市第22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这些“生命种子”第一时间被送往北京儿童医院,给一位10岁的白血病男孩带去生的希望。
“很OK啊,并没有感觉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就是躺得久了手臂和腰有一点点麻。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能够挽救一个10岁小男孩的生命,我心里觉得非常高兴,希望他能尽快恢复健康。”
“将有意义的事当做有趣的事来完成”
在当天的采集过程中,林秀聘在病床上足足躺了4小时,左右手臂上都插着管子,不能够随意翻身。从6月2日开始,他每天接受两次动员剂的注射。到6月6日上午正式开始采集,一共打完了9针动员剂。医生表示,这是为了促进人体内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
见到林秀聘时,他的精神状态看上去不错,一直微笑着与大家谈天。身高1.78米的林秀聘,显得挺拔、结实。“这一切的一切,缘起于2009年那次无意中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说起这次捐献,林秀聘回忆道:“我2008年高中毕业,考上温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前身),学了法医专业。2009年学校开展造血干细胞宣传及采集,我觉得能在关键时刻救人,是挺好的一件事,就没和家里人说,报名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16年3月,林秀聘接到苍南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他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问他愿意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给对方,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接到通知后没多久,林秀聘就在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完成了高分辨检测及体检,结果显示,一切合格。据了解,在初步筛查时,这名患者在捐献者资料库配对了4名志愿者,林秀聘是其中身体条件最好的。他说:“能和这个孩子配型成功,我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拒绝一个10岁孩子活下去的愿望。”
林秀聘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2013年,林秀聘大学毕业,家人都希望他从事与法医相关的工作,但他还是选择了接手家族生意。早在大学期间,他就一直喜欢户外运动,曾经到青海湖骑行过。接手家族生意后,他非常忙碌,很难抽出时间开展户外活动,便渐渐喜欢上了跑步。目前,他每周会抽两到三个晚上跑步,每次跑10公里。前年,他参加了上海马拉松比赛;去年,他又赶到杭州,参加了杭州马拉松比赛。林秀聘说:“自从配型成功,我除了坚持每周两到三次的长跑,还注意尽量不要感冒,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这样捐献时才能保持最好状态。”
“配型成功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截止至2016年5月31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库容220万人,成功捐献人数5695例,患者申请查询人数54322人。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的患者能配对成功。”林秀聘耐心地做着科普。七年的等待,他遇上了十万分之一的概率。“这种事,真的猴年马月才能遇得上。”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打趣道。
鲜血从手臂上流出,通过分离机运作后再回到林秀聘的身体内。6月6日下午1点,历时4小时,林秀聘完成了16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很‘OK’啊,并没有感觉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就是躺得久了手臂和腰有一点点麻。”
他说,这是他第一次“住院”,不是来看病而是为了救人,还是免费的,而且不怎么遭罪,看书、听音乐、吃饭、睡觉。“平时家里的生意很忙,我倒觉得这几天像是给自己放了个假。关键在于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将把它当做有趣的事来完成。”
“恐惧源于无知”
从成为志愿者,到收到通知,再到最终确认,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件事,林秀聘表示从未有过退缩的想法,“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能够挽救一个10岁小男孩的生命,我心里觉得非常高兴,希望他能尽快恢复健康。”
从大学时期开始,林秀聘就一直热衷公益事业,他曾经组织负责温医星空志愿者服务社,并通过“@温医星空志愿者”微博关注慈善事业,积极转发各种公益微博,关注各类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在微博上联合爱温医论坛在校内发起“免费午餐”活动。“那些只能算小打小闹吧,可以说是初涉公益之路。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则是第一次正式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公益,对我来说是很特别的经历,也让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有了更完整的了解。”林秀聘表示,如果今后有机会,他还希望自己能够见证一次造血干细胞采集、护送、交接的全过程。
林秀聘比较低调,捐献造血干细胞一事,他也是配型成功后,才告诉父母。一开始家人多少有一些疑虑,自己便耐心地将所知道的造血干细胞知识,以及将整个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与家人解释清楚,很快便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林妈妈说,虽然有点担心,但她为儿子感到骄傲。苍南县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林巧生也专门跑来给他们鼓气。
“任何时候,捐献者都是有权利放弃捐献的。但是放弃捐献或许就意味着另一头在无菌仓里等待骨髓的患者的死亡。有部分志愿者会在通过高分辨以后因为家属的反对或自己的恐惧而拒绝捐献。这些恐惧都源于无知。”林秀聘说,现在很多人对骨髓捐献依然停留在要抽骨髓的观念里,所以担心捐献后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最早的时候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抽骨髓血的,但是那个技术已经被淘汰了,现在只需要把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来,然后经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
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打动员剂的第二天下午,感觉腰椎位置有轻微的不适感,但没有大碍。之前他也看过很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报道,知道这些都是正常反应。“捐献的时候跟献成分血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捐造血干细胞躺的时间长一点。”林秀聘说,操作的过程和捐献后的感觉,都和献血无异。
苍南县红十字会自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入库工作以来,共集中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血样采集活动21次,完成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登记人数共计351名,超额保质完成采样入库任务,2014年荣获省级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先进集体。林巧生、林楠、蔡梨梨、陈玲缘、林秀聘5人先后完成生命接力,成功完成捐献。县红十字会呼吁:有志愿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爱心人士,可到县级以上红十字会报名,只需抽取8ml血液样本,化验合格即可入库。(缪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