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红十字会扎实推进社会应急救助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6-09-22发布者: 浏览量:

    近日,金华市区首批6家配有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站(点)正式启用,金华市政府副市长林丹军参加启用仪式并做重要讲话。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站的使用对提高人流密集公共场所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人道救助工作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金华市红十字会以应急救护服务站(点)建设为抓手,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积极推进社会应急救助体系建设,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 科学规划,重点布局人流密集场所救护站点建设

    据有关数字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左右的心源性猝死病例,而百分之八十的猝死发生在公共场所,现场应急救护成了挽救生命的主阵地。事实证明,高质量的CPR(心肺复苏)和尽早实施AED(除颤),是挽救生命的最有效措施。我市为浙江中部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丰富,人员流动频繁,加强公共场所的应急救护已刻不容缓。

    为此,金华市红十字于今年年初就着手对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站(点)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走访了市区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与相关部门多次进行蹉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金华高铁站、市体育中心、市文化中心、双龙风景区、寺平古村落、琐园古村落为首批应急救护服务站(点)。同时,考虑到随着我市“海外学子走进金华古村”活动的密集开展,境外人员大量增加,应急救护工作很有必要与国际相接轨,将琐园、寺平古村也列入首批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站(点)建设。

    下步,市红十字会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应急救护站点建设,并把红十字应急救助体系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中,准备通过今后5年的努力,在全市人口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如大型商场、公园、宾馆、游乐园、3A以上景区等处逐步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站(点),配备被誉为“救命神器”的AED不少于100台。

    二、社会协同,积极组织各方力量参与

    社会应急救助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仅靠政府主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协同,多方参与。市红十字会把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作为首要任务。为了把民间的救援力量充分调动组织起来,建立了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整合相关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直升飞机、挖掘机、气垫船、无线电通讯指挥车等大型救援设备的资源共享,装备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其救援模式在全国都具有创新借鉴意义,同时,也成为政府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补充。

    多渠道发动,让更多的企业、公益组织和公民个人投入到人道救助事业中来。市红十字会与8890便民服务中心合作,建立“红十字爱心桥“项目,开启网络精准救助模式,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在市区首批红十字应急救护站点建设中,作为本地知名企业的到尖峰集团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定向捐赠了6台AED。首批救护站(点)设备除AED外,还配备了相应的应急救护设备和器材。下一步,市红十字会将组织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为各救护站(点)提供志愿服务,私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积极提供服务保障。

    三、 加强训练,提高团队专业施救技能

    掌握基本的急救常识,是正确使用急救设备的前提。在一些发达国家,因为AED的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公共场所AED普及率较高,基本与灭火器同时配备。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努力完善应急救护培训机制,通过现场教学、网上学习、APP下载等多种手段,倡导和推动社会面救护专业和普及知识的培训。下步还将重点加强对相关救护站(点)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在站点建立应急救护服务队,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提高使用AFD施救的专业技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有效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目前,金华全市已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红十字应急救护队18支,培训红十字救护员59178名。今年6月,市红十字会组织了全市8支红十字民间救援队,开展了一次水上应急救援演练,包括人员搜救、心理救援和赈济救援等多个演练项目,并出动了直升飞机、摩托艇、山地救援车、水下声呐等高精端设备,展示了在各种灾害条件下,人员搜救、心理慰籍、物资保障等综合救援的实力,进一步提升了红十字应急救援队的快速反应、协同配合的实战能力。

    四、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红十字应急救护、救援不仅仅是依靠专业队伍设备和技能,更是一种观念,即由现场目击者实施最早有效的自救互救的观念。近年来,金华市红十字会通过新闻媒体、公益广告、“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等形式,加强对社会面的教育、宣传、引导。并深入到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类活动,为公众提供方便、系统、全面的应急救护培训,调动大家的参与热情。市红十字会还与市教育部门一起合作,开展救护知识进校园活动,将应急救护知识和AED的使用纳入在中小学生的课程当中,与学校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市红十字会还在市区部分社区建立了“红十字志愿者驿站”,组织红十字心理救援队的志愿者们,定期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救护培训的志愿者们为社区宣传救护知识,以贴心、优质的志愿服务,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涌现出了像郑方这样的全国十佳“红十字志愿者”代表,激励、带动了更多的爱心人士,投入到红十字事业中来。

    配备应急救助设备、普及应急救助知识、掌握应急救助技能、树立应急救助理念,都是完善应急救助体系的重要环节。市红十字会确定在“十三五”期间,完善以8890“红十字爱心桥"为载体的人道救助平台;完善在红十字组织协调下,适应各种突发事件的民间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扩大红十字救护员队伍,争取达到每万人学过急救的不少于1600人、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不少于300人,努力营造“急救为人人,人人会急救”的良好社会氛围。下一步,金华市红十字会还将积极呼吁人大,推进应急救护立法,明确院外人道救护的免责条款,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为依法救助奠定法治基础,在全市构建一个坚强、有力的红十字应急救助体系。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