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的病床上,150毫升干细胞悬浮液从23岁的广西男孩彭剑明的手臂流向血袋,在场的绍兴市和越城区两级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他献上了鲜花。作为绍兴市第15例、越城区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彭剑明的造血干细胞将用来挽救一名四岁白血病幼儿的生命。
“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我想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来帮助别人,成为一名平凡的英雄。”彭剑明笑着说。彭剑明是广西柳州市人,今年7月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现就职于绍兴市华彩印花材料有限公司。在老师和同学们眼里,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热爱运动、懂事孝顺的男生。大学期间就是学校爱心助残协会副会长,经常在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养老院等机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12年高考结束后,他就和妈妈一起加入了献血志愿者队伍,随后又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捐献中,躺在病床上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彭剑明看到房间中有这么多人来看他,很开心也很自在,主动和大家攀谈了起来:“9月23日就来杭州,除了每天早晚要打动员剂之外,其他打时间都是自己的,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逛了逛杭州,心情倒是像度假一样。今天的感觉嘛?比想象中的更加轻松,喏,从左臂的静脉抽血,然后到边上机器分离造血干细胞,再把原来的血液重新输入到右臂当中,除了有一点麻,没啥不适感。前两天还有朋友得知我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特意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要从骨髓里抽血,这让我有一些哭笑不得。”
捐献床头,有一封来自接受对方四岁患儿家属的信,可是小彭一直没去打开,也没让大家念。他说:“不想因为这件事,成为双方心中的负担。我就当献了一次血,以后该干嘛干嘛,日子照常。”小彭笑得一脸阳光。他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最后一周》,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从这部电影里,他学会了对生与死的坦诚,也希望让生命能赋予自己和他人更多的意义。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林圣云告诉记者,造血干细胞的配对几率在十万分之一左右。随着这些年中华骨髓库数据的增加,配型成功人数在不断上升,而捐献队伍中,80、90后已经成为主力。目前,全市共有4800余名志愿者加入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越城区自2013年启动该项工作以来,也有160余份志愿者资料入库。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科研工作上,我国与先进国家还有着巨大的差距,媒体如此关注,说明这样的事还太少,有朝一日,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像无偿献血一样普遍,奏响生命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