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54岁的杨波因肺癌病逝,按照生前意愿,他捐出眼角膜移植给他人,成为象山县第三位眼角膜捐献者。
留下光明和大爱,杨波的奉献,离不开他的妻子。除了高尚的思想,这背后还有一段动人而真挚的伉俪之情。
杨波的家庭普通又不普通,说普通是因为就像许多家庭一样,夫妻恩爱,爱女绕膝。说不普通,是因为他的妻子鲍幸丹热爱游泳和公益活动,整天不着家,而杨波则比较宅。他们家成了与常规不同的“女主外男主内” 型家庭。
说起鲍幸丹,相信不少人都熟悉,她是宁波市红十字和象山县水上安全救援志愿服务队的队长。象山蓝豚水上救援队队长,是塔山志愿者协会的老骨干,平时忙着训练、救援做公益,灾时又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是一个让众人折服“女汉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了大家难免会疏忽小家,对此杨波不但没有怨言,而且十分支持妻子的爱好和事业。“他说我做的是好事,让我放心去做。家里的家务基本都被他包去了,就连女儿也是他照顾的比较多。”鲍幸丹说。不只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温文儒雅的杨波也是他人眼中的好丈夫好邻居。
杨波捐献眼角膜的原因说起来也凑巧。有一次,鲍幸丹参加了红十字会的公益活动,回家讲起红十字会在努力宣传的器官捐献的事情,“我说器官捐献是一件救人助人的大好事,反正身后什么都留不下了。要么我们到时把眼角膜给捐出来吧,名字还能一起刻在捐献者纪念碑上。”对于鲍幸丹的这个提议,杨波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应允了。就这样俩人许下了爱与奉献的约定。
然而生活总有出其不意之笔。就在他们一家日子蒸蒸向上的时候却当头来了一盆冷水。一年多前,杨波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为肺癌晚期。这无异于给他判了“死刑”,也给了这对夫妻一个晴天霹雳。
接下来就是漫长而艰辛的治疗之路。化疗痛苦非常,杨波每每治疗结束后连路都走不稳,但是都不忘安慰在一旁陪伴的妻子不要担心。肺癌晚期病人的存活时间一般都不长,他硬是凭着乐观的心态和顽强的意志撑了一年多。但身体仍是每况愈下。
“今天是女儿生日,你带她出去吃点好吃的吧。”11月3日,病床上的杨波嘱咐鲍幸丹,这也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此后,他因为病重再也没能开口。
与病魔抗争了那么久,杨波最终还是走了。鲍幸丹在家中的电脑桌里发现了他留给自己的一封信。太多的不舍,太多的遗憾,还来不及对自己说的话,全都写在信里。“再过两年就是我们结婚三十周年了,他说之前已经偷偷开始攒钱了,想到时候给我买个大钻戒;他说还想再照顾我三十年,可惜老天不给他时间了;他要我好好照顾自己,再找个人过下去。”鲍幸丹说,“他捐了角膜,当初约定好的他做到了,我也会做到的。我俩的名字要一起刻在纪念碑上。”(记者 洪笑然 通讯员 洪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