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19人次登记成为器官捐献等志愿者

发布时间:2016-11-21发布者: 浏览量:
 
    当以王苏芬为代表的爱心人士郑重地在“器官捐献志愿者签名卷轴”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献给这些志愿者们甘于奉献的赞歌,更是对生命关爱与传承的敬仰。

    2016年11月20日,在“让爱传递 让生命延续 牵手红会公益行”的活动现场,19人次登记成为器官(眼组织)、遗体和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江北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对这些爱心人士表示了感谢,正是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大爱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使生命的价值得以升华,获得永恒。

    今年42岁的王苏芬是一位从业20年的保险业务员,第一次接触到器官捐献是5年前看到报纸上报道宁波有了首例器官捐献者。而让她真正萌发捐献器官的念头是最近一次去台湾,在飞机上遇到强烈气流,飞机颠簸得特别厉害,她当时就想,人有旦夕祸福,如果真的就此离开了人世,我还能留下什么?回来后的她,不仅积极了解相关的器官捐献程序,还利用自己做保险,接触人群广的优势,发动身边的家人、同事和客户,在她的爱心感召下,许多有着和她一样想法的人积极响应,并主动联系了江北区红十字会。刚签署了志愿书的毛美儿说:“当我失去生命的时候,还能让我的器官继续帮到别人,我觉得特别有意义。”机场医院院长周卫平更是表示:“王经理跟我提议器官捐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作为军人又是一名医生,我义不容辞地支持这项工作。” 这群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一起承诺,在他们的生命之旅抵达终点时,用自己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去点亮另一个濒临绝望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在传承中完美谢幕。

    据悉,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器官衰竭患者,有30万人适合等待器官捐献,却仅有1万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器官捐献工作举步维艰。近年来,江北区红十字会利用组织建设全方位、传播动员全方位、点站登记全方位的“三全”管理和信息反馈快、人员到位快、善后处理快的“三快”服务,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不仅建立了“江北区遗体(器官)捐献工作登记站”,并在市妇儿医院北部院区、第三医院、第九医院、江北区交警大队分别设立了捐献工作协调员与联络员,全区在各街道(镇)、社区(村)、献血屋等建立集宣传和登记一体的器官捐献登记站点64个,方便市民就近登记。

    目前,江北区已经登记了器官(眼组织)和遗体捐献志愿者107人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502人,实现器官(角组织)捐献14例,遗体捐献2例,挽救了36人的生命、让22人重获光明。其中今年六月份更是实现器官(角组织)捐献3例,创宁波市单月捐献数量之最,走在全省前列。(胡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