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红十字会爱心人士单厚生成功入选第四届绍兴市道德模范

发布时间:2017-02-04发布者: 浏览量:
    近日,中共绍兴市委发文表彰第四届绍兴市道德模范,市红十字会爱心人士单厚生成功入选,其长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宁愿苦了自己也要让大家幸福的感人事迹再次感动古城绍兴,成为大家学习和点赞的榜样。

    单厚生,是近年来由市红十字会发现并集聚推荐宣传的一名典型,他年纪已88岁,家住鲁迅外婆家——绍兴市袍江开发区孙端镇安桥头村,简陋的居室,简单的再也不能简单的基本家用设备,但就是他,从小传承鲁迅外婆家良好的道德传统和淳朴的生活本性,早年又积极支边奉献国家,当得知四川芦山发生大地震后,不顾年事已高,颤颤抖抖摸进绍兴市红十字会的大门,捐出8万元,帮助灾区的老百姓,这可是当年芦山地震期间绍兴市红十字会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爱心款项,被我们可敬地称为“三捐老人”。

    “我要捐钱,请第一时间捐给灾区。”

    时间定格在2013年的4月27日,有一位老人急冲冲来到绍兴市红十字会,他说是独自从绍兴县孙端赶到市红十字会雅安地震捐款现场,拿出8万元的银行汇款单,“要把数十载省吃俭用积存下来的8万元钱捐到灾区人民。”8万元对于一个有正常收入来源的家庭来说,或许再简单不过了,当会领导看到是一位穿着如此简朴的老人,怕他是一时想不开,就再三叮嘱要三思,同时也仔细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当听说他是孤寡老人,并只靠2000多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时,更是拼命做工作,让他留着这笔钱养老。但老人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决,说“我要力所能及让周边的人、所有贫困的人活得幸福,不再受灾难困扰和影响。”

    最终会领导拗不过老人的执着,接收了老人的这一善举。这也成为了市红十字会收到的芦山地震最大金额的个人捐款,所有红十字人对眼前这位老人充满了敬佩。

    同时,通过后来多次联系走访得知,老人的这一爱心举动也不是一时的冲动,他平时就十分热衷参与公益事业,村里组织的一些爱心捐款活动,他总是积极参加,邻里关系和睦,在当地有较好的口碑。

    “我要捐献遗体,死后再做点贡献。”

    当捐完善款之后,老人又跟市红十字会提出了一个要求。“我要在百年之后捐出自己的遗体,为社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为国家再做做贡献”。老人简单的话语中又带有几分哀求,对于这样一位老人,红十字人岂敢有半点怠慢和不敬,唯有以一丝不苟的服务、在政策法律允许的条件下了却他的心愿。

    由于遗体捐献需要家属同意并配合执行,而老人无配偶且无子女的现状,让捐献登记工作一时难以进行,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省红十字会进行联系,并咨询相关法律专家,鉴于老人这一特殊情况,省内又没经验可借鉴,法律专家建议我们采取法律公正声明的方式完成老人的心愿。

    红十字会根据这一建议主动与有关公证处联系,但对于遗体公证,市内的公证处都从未做过,面对老人这一无私的心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次次与公证处的人员沟通解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老人完成心愿。最后在绍兴市司法局和国信公证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采取声明公证的方式完成了相关程序,完成了老人托付给红十字人的生命礼赞!

    “立了遗嘱捐房子,了却最后的心愿。”

    近一二年,单老先生明显感觉身体没有以前那么好,行动也稍许有些不便,但他的善举一直没有停止,他还经常讲,要把房子捐给村里,自己搬到福利院去生活,安安静静地走完这一生。2015年,在当地村干部的帮助下,办理相关手续,以后他所居住的房子就是村里的集体资产了,当地村民无不为他留下感动的眼泪。

    对于这样一位老人,我们无时不刻在为他感动着;同时,市红十字会也一直予以倾力关心和帮助,努力让“好人有好报”。每年的重阳、春节,市红十字会领导和工作人员定期走访慰问,及时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力所能及帮助解决困难,去年还专门开展结对帮扶,协调卫生部门落实当地卫生院确定了一名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开展健康关怀。近日,“三捐”老人提出要去福利院安享余生,市红十字会又积极联系民政等部门帮助协调解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