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信

红十字会人员雨中看望捐献者家属

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将感谢信读给捐献者家属听
清明时节雨纷纷,感怀悼念思悠悠。
“作为一名尿毒症患者,长期受到病痛地折磨,也给我的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要想找到适合的肾源却是少之又少。是你们......“器官捐献者”给了我重生的希望。经过手术后一段时间的恢复,现在我和以前一样,成为一个可以去努力实现梦想、健康的人。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同时又久久不能平静,我要感谢你们,我一定会带着这份爱的礼物好好活下去,并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清明节前,温岭市红十字会收到一封来自江苏无锡器官移植受捐者小新(化名)的感谢信。感谢信被做成很大的不干胶可粘贴的大幅海报,透露着写信者希望收信人长久保存并抬头就能感受到他热诚感恩之情。这是温岭市器官捐献者家属第二次通过红会辗转收到受捐者表达心声的感谢信。
2016年11月,在温岭市实现器官捐献的安安(化名)身故后捐献给小新的肾脏,让小新的生命获得了转机。小新进行了肾移植手术,顺利告别多年的病痛折磨,摆脱了“尿毒症患者”的标签。安安是温岭市第九例器官捐献者,也是温岭市第一例温岭籍器官捐献者。
小新说,作为一名尿毒症患者,他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也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而要想找到合适的肾源却是少之又少,他非常感谢安安以及家属给了他重生的希望。经过手术后一段时间的恢复,现在的小新已经康复,成为一个可以去努力实现梦想的健康人。“我的内心充满喜悦,同时又久久不能平静,我要感谢你们,我一定会带着这份爱的礼物好好活下去,并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收到感谢信的第二天,温岭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立即将它送到安安的父母手中。两位老人年近70岁,而且都不识字,工作人员就把信中的内容一字一句地念给他们听。老人说,虽然自己儿子的突然离世让家庭少了支柱,但是儿子的肾脏移植给小新,让小新能够健康生活,这让他们很欣慰。
虽然两位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很通情达理,还想到“器官捐献”这个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令人动容。安安的父亲告诉记者,当时医生宣告安安脑死亡时,他马上就想到了器官捐献,而这他也只是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我想,我儿子还很年轻,那他的器官肯定也还很健康,所以就想捐献给别人。”
当安父将这个想法告诉两个女儿时,女儿们虽然不舍,但是也同意了父亲的决定,这让整个程序进行得非常顺利。老人说,自己和老伴的身体也不是特别好,深知病痛的折磨,如果能让人重新获得健康,为什么不做呢?“捐献的器官能救人一命,这很好!”
老人还说,虽然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是他觉得这事他做得很正确,他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当时做的这个决定。安安共捐献出了2个肾脏、1个肝脏,这件事家中只有老人的女儿、女婿知道,其他亲戚、邻居等都不知晓此事,老人怕引起非议,所以只想低调处理。
正如小新在信中所写的那样,人的一生,以死亡为终结,可如果事先在《器官捐献登记表》上打钩,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器官捐献者都是“英雄”,以另一种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将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下一个人,灿烂的瞬间定格着永恒的美。安父说,毕竟目前接受“器官捐献”的人不多,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能正视它、接受它,那么儿子的捐献也就更有价值了。
温岭市从2013年3月实现第一例器官捐献,截至2017年3月底,共实现10例器官捐献,2例遗体捐献,共挽救了29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并使10名失明患者恢复光明。(叶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