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高标杆补短板 精准施策助爱心——绍兴市首次医疗红十字工作会议召开

发布时间:2017-04-06发布者: 浏览量:

    3月31日上午,绍兴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卫计委召开全市首次医疗红十字工作会议,来自全市红十字系统、卫计系统以及市直有关医疗卫生单位的分管领导、职能处室负责人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绍兴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执委会主任郑杰,副会长、执委会副主任徐泳,市卫计委副主任王宏达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回顾总结了2016年以来绍兴全市医疗红十字工作情况,宣读了新调整的绍兴市红十字会医疗工作委员会成员、职责及绍兴市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人员、职责文件,市人民医院、嵊州市卫计局、诸暨市红十字会分别代表市直医疗单位、区(县、市)卫计行政部门、区(县、市)红十字会做了交流发言。

    2016年红十字医疗工作委员会秉持“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红十字宗旨,围绕红十字“三救三献”职能,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创新发展、主动作为,医疗红十字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全面推动了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是通力实施精准助医助困项目。通过协作试水“互联网﹢公益”,在网络平台发动5419人次爱心人士(企业),募集爱心款款32万余元,用于山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开展免费筛查,实现早诊早治,社会反响极好。在博爱助医项目中,新建立一定三年总额为45万元的“七色彩虹助医项目”,并继续实施好“癌症病人关爱项目”、艾滋病人救助项目、重症孕产妇救助项目等一大批医疗公益项目,共支出21.6万元,受益478人。在红十字“博爱送万家”传统救助项目中,对市直卫计系统内大病、困难家庭实施救助75人,支出6万元。二是合力拓展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通过加大师资选拔培养力度,建立师资培养的梯队,按照医院推荐,卫计行政部门审核,红会审定的模式,新选拔71名既是业务骨干,又是演讲专家的两栖人才纳入后备师资库。依托师资力量,共培训注册救护员3538名,普及20812人次,培训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全省领先。尤其是护航G20中心工作中,发挥医疗红工委救护师资的优势,对全市参与护航G20安保工作的公安干警以及18个消防中队的369名官兵进行“送教上门”,市红十字会推荐的3名同志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三是全力打造生命关爱长效机制。市红十字会、卫计委通过联合组织培训,联合开展宣传动员,生命关爱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实现全市造血干细胞入库登记593人份,捐献2例;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登记228人,器官捐献6例,遗体捐献4例,角膜捐献9例,同比增加58.3%。此外,在文理学院医学院设立了遗体接受工作站点,已接受登记 50余人,将推动我市医学院校医学解剖事业的发展。四是齐力开展“红十字在身边”志愿服务。以“红十字在身边”为主题,开展了人道传播、健康关怀、义务诊疗、关爱老人、人道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开展活动10余场次,服务群众12000余人次。

    绍兴市卫计委副主任王宏达在讲话中表示,会议的召开表明了两家单位领导对推进医疗红十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这对于推进今后我市医疗红十字工作具有重要的统领和指导意义。针对全市卫计部门、医疗卫生单位,他要求:一是要从思想上重视医工委工作。各区、县(市)卫计部门、各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转变思想,高度重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做好医疗红十字工作作为重要的份内事来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是要从行动上落实医工委职责。要求认真领会其核心要义,能对照职责要求,对救护培训、生命关爱、志愿服务等领域工作内容逐项落小、落细、落实。三是要从实质上提供工作的保障。医疗机构要支持、鼓励医务骨干参与救护培训、器官捐献登记协调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医院也要为参与红十字工作的医务骨干提供更多的学习、评优机会,激发大家参与红十字工作的热情,营造“医者博爱心、共筑健康梦”的良好氛围。

    绍兴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执委会主任郑杰对卫计委一直以来给予的支持和配合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提出几点意见:一是顺应形势明责任。她指出,医疗红十字工作是彰显社会精神文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道德高地”,是能唤醒“真善美”,凝聚起人道正能量的大爱事业,也是法律赋予的职责所在,更是今年 “健康绍兴”建设是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希望大家能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高度重视医疗红十字工作,切实将两项事业合二为一,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二是携手共进促发展。希望在“十三五”期间,能举两家之力,不断完善医疗红十字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全市新增注册红十字救护员达户籍人口1.5%,救护知识普及率累计达到30%;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登记入库总量达到5500人份;建立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站点,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达到800名;红十字注册志愿者达到5000人;不断拓展红十字博爱助医项目,惠及更多贫病群众,促进医疗红十字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取得实效。三是互惠互利齐进步。红十字会要主动沟通协调卫计部门,要凝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支持医疗红十字事业。要建立红十字会系统褒奖激励制度,搭建好公益服务平台。同时希望卫计部门,也能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无缝配合,通过两家一起出谋划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正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科学推进,形成医疗红十字工作发展合力,构成长效性的合作共赢机制,让群众有更多的健康获得感。

 
 


      ■ 新闻链接


拉高标杆补短板  精准施策助爱心

——2016年全市医疗红十字工作情况介绍
 

    2016年,红十字医疗工作委员会在全市各级卫计部门、红十字会的精诚协作、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秉持“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红十字宗旨,围绕红十字“三救三献”(“三救”即救灾、救助、救护,“三献”即器官遗体角膜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宣传等)职能,拉高标杆、补齐短板、创新发展、主动作为,医疗红十字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全面推动了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 创新理念,搭建平台,通力实施精准助医助困项目

    2016年,医疗红工委在拓展助医助困项目,扩大受益群众覆盖面上作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一是协作试水“互联网﹢公益”。市红十字会、市卫计委联合开展医疗救助项目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估,最终选定山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作为首次“互联网﹢公益”救助项目,在去年腾讯99公益日前夕,省内率先联合腾讯公益平台推出“双丝带关爱她”公益项目,并积极动员5419人次爱心人士(企业),全市医疗卫生计生系统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踊跃参与捐款,3天共募集项目款32万余元。市卫计委发动各区、县(市)卫计部门,积极实施项目的执行,在柯桥区平水镇人民医院举行项目实施启动仪式,经过3个月的努力,对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上虞区下管镇、诸暨市应店街镇、嵊州市石璜镇下辖33个村的2211名35-64岁山村妇女进行了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查出宫颈癌前期病变10例,乳腺癌1例,实现早诊早治,社会反响极好。二是拓展冠名博爱助医项目。新建立一定三年的“七色彩虹助医项目”,总额为45万元,捐赠款全额用于在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家庭贫困的骨关节、脊柱疾病患者,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医疗帮扶,按照不同的病种,每名患者给予不超过5000、8000、10000元不等的救助。同时继续实施好“癌症病人关爱项目”,年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抗癌协会会员的医疗补助、困难救助。开展设立在疾控中心的艾滋病人救助项目、设立在市妇保院的规模为50万元的重症孕产妇救助项目等一大批医疗公益项目,2016年实际医疗救助支出21.6万元,受益478人。三是实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传统救助项目。这是红十字会的传统救助项目,每年岁末年初在全市范围开展上门慰问,其中,2016年,市红十字会搭建卫计博爱平台,医疗红工委实施,对市直卫计系统内大病、困难家庭实施救助75人,支出6万元。

    二、广纳贤才,围绕中心,合力拓展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

    2016年,我市的救护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共培训注册救护员3538名,普及20812人次,培训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全省领先。一是应急救护师资培养取得新突破。2016年,在巩固已有师资团队的基础上,卫计、红会两家联合发 文《关于加强市直卫计系统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暨做好师资推荐工作的通知》(绍市红〔2016〕26号),加大师资选拔培养力度,建立师资培养的梯队,按照医院推荐,卫计行政部门审核,红会审定的模式,新选拔71名既是业务骨干,又是演讲专家的两栖人才纳入后备师资库。截止目前,市直共有省会一级师资8名,二级师资69名,三级师资 26名,其中大部分出自卫计系统。依托这些师资,成功举办了全市二级师资培训班、全市救护技能比赛,同时选派来自医疗机构的优秀师资参加“知识守护生命、技能帮助你我 ”为主题的全省应急救护师资授课比赛,取得二个单项奖及团体第三的良好成绩。二是应急救护培训显现新成效。积极投身护航G20中心工作,发挥医疗红工委救护师资的优势,对全市参与护航G20安保工作的公安干警以及18个消防中队的369名官兵进行“送教上门”式的救护培训。全市共有50余名师资参与此项活动,培训救护员2085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5536人。被公安、消防等部门领导誉为“主动揽责、勇于担当”,市委办信息简报刊发专题信息,市红十字会推荐的3名同志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其中一名为绍兴市人民医院的救护师资周菊珍。三是应急救护“五进”工作呈现新气象。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师资力量,开展救护培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等“五进”活动,开展救护知识的宣传、普及,并结合高温、雷雨、抗寒等季节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此外,在救护培训基地建设,鲁迅故里景区、新昌大佛寺景区幸福天使救护站点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强化协作,注重联动,全力打造生命关爱长效机制

    红十字生命关爱工作包括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遗体、角膜)捐献、无偿献血宣传。2016年,我市红十字生命关爱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实现全市造血干细胞入库登记593人份,捐献2例(其中柯桥区1例,越城区 1例);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登记228人,器官捐献6例(其中市本级1例,柯桥区3例,诸暨市1例,新昌县1例),遗体捐献4例(其中柯桥区2例,诸暨市1例,嵊州市1例),角膜捐献9例(其中市本级1例,柯桥区3例,上虞区1例,诸暨市3例,新昌县1例),同比增加58.3%。一是建立人体器官(遗体)捐献联动机制。两家联合举办全市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培训班,首次组织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分管副院长与红十字工作者、协调员及相关科室医师百余人参加培训,一定程度普及了做好捐献工作所需知识。二是新建人道救助(生命关爱)专项资金。此项工作得到了财政的大力支持,市、区(县市)两级均设立人道救助(生命关爱)专项资金,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家庭等实施人道慰问和对困难家庭有效救助,加大对捐赠者家庭的情感关怀。三是加大劝募力度。加强造血干细胞采样登记工作的劝募宣传和考核,全市设ICU的医疗机构100%设立器官捐献宣传栏,起到较好的公众宣传效果;联合组织高校大学生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集中采样登记和献血活动,提高参与率,反悔率、流失率再创新底。四是遗体接受站点正式设立。去年,经过多方努力,在文理学院医学院设立了遗体接受工作站点,已接受登记 50余人,将逐步结束绍兴文理学院医学解剖依靠购买标本的现状,将推动我市医学院校医学解剖事业的发展。

    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齐力开展“红十字在身边”志愿服务

    2016年,医疗红十字志愿者以“红十字在身边”为主题,开展了人道传播、健康关怀、义务诊疗、关爱老人、人道救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全年开展活动10余场次,服务群众12000余人次。一是新建全省首个健康关怀志愿服务基地。依托绍兴市人民医院,在省内率先建立专业化志愿服务基地,同时组建省内首支“红十字健康关怀志愿服务队”,新增志愿者280名,凭着人民医院规范的管理、精准的服务,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二是推动“红十字在身边”系列活动。在 “5.8世界红十字日”、“6.14”世界献血者日、世界急救日等宣传纪念活动中,医疗红十字志愿者积极参与活动,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义诊、免费送药等服务。此外,每季一次,组织参与文明办组织的“学雷锋”广场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联合专业团体组织“红十字在身边•天使行动”,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健康服务;根据结对村、企需求,组织红十字志愿专家进村入企志愿服务等。三是加强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依托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筹建心理应急救援志愿队,选送骨干医生参加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培训班,为心理救援志愿队的建立提供了人力智力支撑。

    下一步将按照市红十字会的统一部署,按照王主任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抓实医疗红工委的各项工作,发挥卫计应有的作用。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