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861公里 萧山厦门爱心等距离——记萧山区第8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李翔

发布时间:2017-04-26发布者: 浏览量:

    4月19日中午12点30分,在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之后,80后党员李翔成功捐献280余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混液,在志愿者的护送下第一时间送至福建厦门,将造血干细胞输入到一位42岁白血病患者的身体里。李翔也成为萧山区第8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留样加入中华骨髓库

    李翔,34岁,就职于浙江省地质调查院,是一名普通的地质调查员,也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更是一名热心的青年志愿者。2005年,还在浙江大学就读的他和三位室友一起去参加献血,在献血现场他看到了红十字志愿者在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看了宣传折页后他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是件好事情,可以“救人”,便决定留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遗憾未能捐献救人

    2010年5月,李翔第一次接到了红十字打来的电话,告诉他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献。因为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事情过去好几年了,自己也有点忘记这事了,但听到配型成功,他自己还是挺激动的。但当时李翔正在准备硕士毕业论文及后续的答辩工作,新婚不久的他将此事告诉了家人。起初,妻子和岳父母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健康,持反对意见。为了说服家人,李翔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还找到在浙一医院血液中心上班的同学,以及一位捐献过两次造血干细胞的医生,证实了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家人也同意并支持李翔进行做后续的高分辨。

    家人的工作做通了,但遗憾的是在高分辨的配型中没能成功。“虽然这次没有成功,但以后应该还有机会,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重保护自己的身体,甚至把酒也戒掉了,说不定还会有机会捐献。”李翔说。

    时隔7年成功捐献

    时隔7年,李翔再次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根本没有犹豫他就答应自己将兑现之前许下的“诺言”,并付诸行动,通过高分辨配型、体检等过程,一切都很顺利。在跟他接触过程中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向他介绍了整个捐献流程,告诉他捐献的过程是安全、可靠的,捐献也不会对他身体有任何影响。李翔说:“小时候因为家境的原因,从小得到过别人很多帮助,父母亲也一直教育我跟弟弟做人要懂得感恩,要懂得回报社会,患者也正值当年,是家里的主心骨,家庭不能少了他,我也很荣幸自己能有机会可以帮助他人。”

    4月15日,李翔入院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前期准备,在打动员剂的几天里,虽然有轻微的感冒、发热症状,但李翔都能坚持下来。捐献当天早晨,李翔吃过早饭就早早就来到了省中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开始完成这次生命接力赛。

    从上午8点30分开始,李翔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殷红的血液从李翔的体内缓缓流出,通过造血干细胞分离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就像献血一样,没感觉到别的不适。”李翔说。捐献过程中,杭州市和萧山区红十字会、省地质调查院的领导前往医院看望,为李翔加油、打气。

    李翔所在单位领导朱朝晖当天也来到了医院看望、慰问,他说:“李翔同志这一善举所折射的正能量,是省地质调查院的宝贵财富,他们也将号召全体职工向李翔学习,立足本职工作,无私奉献,多传播正能量,多传播真善美。”

    当天,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为李翔颁发了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他成为我区第8位、杭州市第109位、浙江省第345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杨海波)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