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黄岩区头陀镇横山村的李大伯惊喜的发现,元同溪的河道边出现了几个带有绳子和活动环的橙色救生圈。“一到夏季,就有不少人在溪里游泳,有了救生装置,对人身安全有了更多的保障。”
李大伯口中的救生装置,就是今年黄岩区红十字会在全区范围内投放的200套救生绳和救生圈。区红十字会针对夏季溺水事故多发的现状,结合该区河网特点,在全区19个乡镇街道的易下水游泳或易落水的地段设置了溺水救助点。每个点位安放1-2个国标实心塑料救生圈和1条30米的救生绳。救生圈按照便于快速取用方式,固定在河堤的靠水面或靠近水面的岸边合适的位置。
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和救生绳,救生圈有着醒目的橙色,还带有反光条,圈体上绕着一根绳。使用的关键在救生绳上,绳子30米长,一头有个扣子,用来扣救生圈用,一头有个圈,用来套在施救者的手上。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这套救生设备是专业级别的,船用也是这个标准。一般情况下,放在室外,考虑所有风水日晒雨淋的因素,使用期限在3年左右。为了让救生器材真正发挥救急作用,还需市民自律。区红十字会也特意在救生圈上印上了“应急救生器材,非紧急情况请不要取用”等字样,敬请市民监督。
“一旦发生溺水事故,路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将救生圈投掷给溺水者,识水性的人也可套上救生圈进行救助。”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户外游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以避免溺水事件的发生。首先最好穿戴以泡沫制作的救生衣和救生圈,市面上的“跟屁虫”、漂浮包以及充气游泳圈因为容易漏气,所以安全性上不如实心救生衣、救生圈;其次,要远离航道、船只和暗流漩涡,尽量在岸边的空旷地带游泳;未成年人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才能下河游泳,而且下水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防止下水后出现抽筋。
同时,区红十字会还将在其中的25个溺水高危点位设立警示牌,提醒市民水深危险,切勿下水,还在永宁公园沿江区域、宁溪镇坦头村放置防溺水知识宣传栏,普及溺水急救知识。警示牌和宣传栏上印有黄岩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市民扫描后可获得更多的防溺水等应急救护知识。 (邵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