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28位志愿者集体签下33份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书

发布时间:2017-08-23发布者: 浏览量:












    一个薄如蝉翼的眼角膜,可以给失明的患者带来光明;

    一个健康的肾脏,可以换回衰竭患者一个站立的人生;

    一具无言的大体老师,可以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一份造血干细胞,可以让濒危的生命重现曙光;

    ……

    8月10日下午,在瑞安市马屿镇人民政府内,一场特殊的捐献登记活动正在举行。28名无私的志愿者冒雨赶来,在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书和造血干细胞采样登记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为的只是让更多的患者看到生的希望。当天,现场共签订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书33份,这是瑞安市启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一次性登记人数最多的一次。

    “我很笃定的讲,我要做”

    这里没有音乐,没有掌声,没有隆重的仪式。除了墙上挂着两条活动相关的横幅,再没有其他装饰。志愿者们陆陆续续到来,围坐在会议桌前。马屿镇红十字爱心志愿队队长、此次器官捐献活动发起人姚笃树说,来的人比之前在微信上报名的人数更多。

    活动的流程也相当简单。在出席领导简短的发言之后,直接进入主题。在此之前,志愿们观看了关于人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公益片,大家纷纷为得到了器官捐献,生命重现曙光的患者而欣慰,同时也对义无反顾、无私奉献的志愿捐献者顿感敬佩。看完视频,有好几个女同志红着眼,不时用纸巾擦去眼角的热泪。“这不是害怕或后悔,而是刚刚观看的器官捐献视频太感人。”正在温州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念大一的大学生韩婷婷说,“还是有点不敢看,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但是我怕被人看到我哭还是有点不太好意思,就是当别人跟我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很笃定的讲,我要做。我觉得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个延续。”

    韩婷婷来自马屿大南村,从小失去双亲,是受市红十字会爱心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她现在是一名入党积极份子,“我想我一定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和自豪。能够让别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是一件光荣的事情。”20岁的韩婷婷也是当天参与活动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她不仅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还在遗体捐献协议书上也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除了肾,其他好的器官全都捐出去”

    今年43岁的林元练是曹村镇南岙村人,长得高高瘦瘦,皮肤黝黑,看起来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中年人。他不说,没人知道他是一名尿毒症晚期患者,每周要去医院进行三次血透。

    昨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去瑞安人民医院进行血透。隔壁床是他熟悉的病友,来自马屿镇南堡村的陈孝盛。他们已经在这里血透长达七八年之久。就像老朋友一样,他们在漫长而无聊的血透过程聊了起来。聊天中,林元练得知孝盛下午要去参加人体器官登记捐献活动。

    “我也要去。”沉默了一会儿,林元练跟身边的陈孝盛说道。做完血透,已经是中午12点。吃完饭,他马不停蹄地坐车回到马屿,怕错过了时间。“肾不好不能捐了,除了肾,其他好的器官我都要捐出去。” 林元练拿着表格跟记者说。

    “夫妻俩彼此支持,共同见证,一起将爱传递”

    在志愿捐献队伍中还有两对夫妻特别引人注目。

    伍鹏成和卢美方是一对来自贵州镇宁县的夫妇。夫妇俩在器官捐献表格的“执行人”一栏上写上了彼此的姓名。卢美方说,“我们是卖菜的。”在仙降镇江溪村,夫妇俩经营蔬菜摊已有好几年。他们诚信经营,态度温和,当地人都爱去他们家买菜。除了卖菜,有空时,他们还喜欢做些公益,加入马屿镇红十字爱心志愿队已经有3年。

    朱友成和吴珊珊是来自马屿镇的一对80后夫妇。他们说,平时在电视上看过很多的捐献案例,生命垂危的病人因此得以存活,这是很伟大的事情。一开始,朱友成跟家里人提出捐献意愿时候,遭到了母亲强烈的反对,经过沟通,最后得到了母亲的理解。朱友成说:“今天夫妻俩彼此都很理解,也很支持,今天共同见证,一起将爱传递下去。”

    “报名人数达28人,远远超过预期”

    在马屿镇红十字爱心志愿队,姚笃树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队长,也是马屿镇“爱心之家”的创办者。5年前,他和他妻子胡春燕彻底放弃了收入不错的培训班,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来。

    今年4月1日,姚笃树参加了瑞安市红十字会在永泰园举行的缅怀人体器官捐献者的活动,深受感触。回家后,他跟妻子商量器官捐献的事情。“我们生前做公益,生后也为社会做一点贡献。不仅是自己捐献,应该鼓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姚笃树得到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经过前期筹备,直到1周前,姚笃树正式在爱心志愿队的微信群里发出了集体登记捐献人体(器官)的倡议,让有意向的队员用“接龙”的方式报名。不到1分钟,队友郑宁阳、胡春燕、黄兆文等人相继报名。8月4日发起活动当日下午14点,共有11志愿者表示愿意参加活动。8月8日,志愿者人数增加至20名。8月10日下午,共有28位志愿者参加了人体器官(遗体、组织)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

    “按照最初的打算,如果能有10多人报名这项计划就算可行。”姚笃树说,没想到先后报了20多人,大大超过预期人数。“队员们也主动当起‘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员’角色,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

    “人们的观念在改变,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把器官捐献给别人,让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也是自己以另一种方式存活下去。”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卢月丽说,以前人们对这件事很忌讳,近年来,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人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28位志愿者折射出基层群众心中的大爱,折射出人性的光辉,“希望这样的集体捐献活动,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瑞安市启动人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累计实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志愿捐献登记171例,成功实施人体器官(含眼角膜)捐献7例,拯救了21位器官衰竭病危患者的生命,让20多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成功实施捐献遗体4例,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累计登记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达753人,成功实现捐献4例。这其中,有温州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刘中平,有携一家五口登记捐献人体器官的吴永安,有10岁的小女孩小冉,有夫妻,还有“准妈妈”……正是这些心存大爱的捐献者与家属们,谱写了人世间一段段动人的生命乐章。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