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是杭州市江干区中小学生报到上学的日子。在众多入学新生中,有一对孩子的入学格外牵挂着江干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心。
邻居眼中的热心好人
16年前,董师傅和爱人刘苹从安徽老家来杭打工,在江干区采荷街道青荷苑社区租了一小间社区配套用房修理自行车。对于一家五口来说,全家的收入就靠老董修车和刘女士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日子的清贫可想而知,但一家人相依为命、其乐融融。
生活的艰辛却没有阻挡董师傅乐于助人的行动。提起董有保一家,周边邻居们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区和街道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中,经常能看到董师傅的身影,还分别被社区和街道评为优秀志愿者;经营多年的红十字志愿服务点,只要不更换零件(比如说打气、拧螺丝等),他都分文不收;老董深知他是家庭的顶梁柱,自己的身体和劳动就是让一家人生存下去的资本,他每天早上3点起来跑步,坚持了十多年,还有着十多次马拉松参赛经历,长跑带给他的是积极向上、努力生活的态度。
身处困境依旧积极乐观
天有不测风云,2014年的一天,董师傅的妻子刘女士被查出患有“十二指肠腺癌”,平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手术治疗、病情控制、再次复发——这十二个字就是这家人三年来的总结。家里的积蓄已经全部花光,妻子忍者病痛还要照顾一双六岁大的儿女;刚刚结束高考的大女儿,也随时面临着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停止继续求学的窘境。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夺走他们的善良和乐观,他每天仍守着他的修理摊,笑着为来往路人修理车辆……他的善举,大家都看在眼里。大家纷纷伸出援手:萧山的陈先生骑自行车来到董师傅的修车摊前,留下1000元钱就离开了;社区积极帮助这家人申请市、区福利彩票专项资金;江干区红十字会和社区爱心人士相继给予这户家庭送去9万元善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爱心企业还帮免费他们安装了空调。
大爱捐献义举感动杭城
社会各界和好心人的捐助,让他们一家感动的同时,也感到无以回报。2016年7月25日,董有保、刘苹夫妇郑重地签下了角膜、遗体自愿捐献登记表,在那份人体器官自愿捐献表中,董师傅在捐赠人愿望一栏里,工工整整地写道:“我自愿捐献,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2017年5月1日凌晨,妻子刘苹病情进一步恶化、不幸因病离世,在红十字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朱祥荣的见证下,董师傅帮助爱人刘女士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刘女士的遗体组织分别捐献给浙大医学院脑库、宁波眼科医院和杭师大医学院,为眼疾患者带去了光明的希望,成为了一名伟大的“无语良师”。老董这个朴实男人重复着一句话“杭州这座城市给了他们太多的温暖,他们希望通过捐献传递光明、回报社会,感恩这人世间的大爱”。
各界爱心接力让逝者无憾
让刘女士牵挂的还是自己一对龙凤胎子女今年能否入学。在她弥留之际,她对红十字人体器官劝捐员朱祥荣说:“朱老师希望你一定要帮助我孩子上学啊!”
事情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原本符合入学条件的刘女士子女因为她的突然离世,社保中断了,这一个月的社保缴纳记录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至关重要:根据2017年杭州市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一年级入学相关规定,如果在报名之前中断社保,是不符合入学就读条件。在热心人和相关单位的支持帮助下,刘女士的子女顺利就读江干区的小学,同时志愿者也将自发捐献的一万元善款送到了老董手上。
开学日,面对干净整洁的新校园,两位孩子开心地在操场上飞奔,笑声传遍了校园。这时的老董百感交集:“杭州这座城市给了我们太多的温暖,谢谢你们!”
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也是最能体现红十字事业“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行动,杭州市江干区红十字会通过开展全程人道关爱行动,帮助捐献家庭解决就医、入学、廉住房申请等实际困难,认真做好相关褒奖政策的落实工作,大力宣传捐献者感人事迹,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捐献家庭手中。目前全区累计完成人体器官捐献3例,遗体(器官、组织)捐献22例,帮助捐献者实现了大爱的传递和生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