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是一项直接关乎百姓生命安康,关乎医学科学进步,关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最具特色、最富博爱温情的大爱事业之一。自2011年启动实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以来,在省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绍兴市红十字会通过强化合作,健全机制,着力构建四大体系,着力解决四大问题,逐步探索建立器官捐献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集结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其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截止目前,我市共实现器官捐献45例,角膜捐献42例,遗体捐献28例,至少挽救135位患者的生命,帮助84位患者重见光明,推动了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其中2017年度,全市实现器官捐献14人,同比增长133.3%;实现遗体(角膜)捐献23例,同比增长76.9% 。此外,有1300多位群众办理了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登记手续。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捐献合作体系,着力解决“联”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潜在捐献对象绝大部分来自各医院的ICU,为获得更多捐献信息源,我们在“联”上下功夫。一是召开医疗红工委会议。年初,联合市卫计委召开全市医疗红十字工作委员会会议,调整绍兴市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并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得到了各大医院的积极响应。二是推进登记站点建设。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开展咨询、办理登记手续,采取以点带面的形式,在市直综合性医院设立捐献登记站,目前正在绍兴市人民医院筹建标准化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登记站,并将逐步延伸到在市直二级甲等(含)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切实拓展捐献组织体系。三是抓好区县联动。在市本级红十字会的带动下,区县一级也呈现积极行动、补齐短板的良好状态,今年全市区县都有捐献。如上虞区红十字会于9月份联合卫计委联合召开全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座谈会以后,突破连续两年零捐献的瓶颈,在9至11月份已实现器官捐献3例,成效凸显。
(二)建立健全捐献管理体系,着力解决“促”的问题。
新的红十字会法已把参与、推动捐献工作列入红十字会的工作职责,我们必须要在“促”上下功夫。一是规范流程管理。全市层面切实加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器官捐献程序,规范工作流程,按照组织分工和职责,有序开展咨询、登记、捐献、慰问、归档等工作。二是建立共享机制。在全市红十字系统、卫计系统以及文理学院医学院建立健全及时、准确的信息报送共享机制,每月进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有关潜在捐献者信息,形成内外联动、上下一致的工作常态,不断规范捐献工作运行机制,提升公信力。三是强化基层考核。区县红十字会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把捐献工作纳入镇(街)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充分发挥基层红十字组织力量,通过区、镇(街道)、村(居)三级红十字基层组织体系的构建,为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三)建立健全捐献宣传体系,着力解决“知”的问题。
制约捐献工作开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观念问题,只有在“知”上下功夫,才能使百姓逐步接受捐献。一是结合纪念日抓宣传。结合每年清明、“5.8世界红十字日”、“红十字会法颁布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日,宣传捐献者事迹,普及捐献知识。二是抓住重点强宣传。全市设ICU的医疗机构100%设立捐献宣传栏,并依托 ICU、急诊科等重点科室的医务人员组成20多人的捐献宣传队伍,面向潜在捐献者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三是立足基层重宣传。积极探索建立 “市、区(县)、街道(乡镇)红十字会三级宣传服务”的工作体系,通过红十字示范(特色)镇(街道)和“美丽乡村博爱展示带”建设,使更多老百姓知晓、接受器官(遗体、角膜)捐献。2016年,诸暨市安华镇54位村民集体加入志愿捐献者队伍。四是推选“好人”促宣传。积极推荐捐献者和登记者参与各级各类评先评优活动,营造好人有好报的氛围,如我市共有10余位器官捐献者获评市长奖、道德模范提名、最美人物等各类奖项。今年,诸暨市器官捐献者何赛军入围中国好人榜。
(四)建立健全捐献慰问体系,着力解决“暖”的问题。
捐献是种大爱,善良的人同样需要被这个世界温暖,我们一定要在“暖”上下功夫,才能让捐献者家庭满意。一是建立缅怀纪念场所。在市红十字会门户网站开通“绍兴市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网上纪念堂”主题网页,展示、缅怀捐献者。今年,在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专门设立绍兴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无语良师纪念碑,并在今年清明前夕,组织开展“感恩追思”系列活动,表达对捐献者的缅怀和尊敬。二是加大人道关怀力度。修订完善人道救助(生命关爱)专项救助办法,加大对捐献者家庭的人道慰问救助力度,力所能及帮助捐献者(登记者)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如在清明节前,开展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家庭走访慰问;重阳节前,组织开展针对60周岁以上器官(遗体、角膜)登记者家庭走访慰问;并把困难的捐献者家庭纳入每年的“博爱送万家”活动等。今年9月7日—9日,联合腾讯公益发起“圆梦捐献家庭微心愿”公益项目,共募集爱心款181758.49 元,集聚了不少爱心正能量。三是开展贴心志愿服务。市县两级红十字会都建立了生命关爱志愿服务队,为志愿登记者和捐献者家属提供贴心的服务,对行动不便的志愿登记者开展上门办理登记服务。如帮助“三捐”(捐遗体、捐钱、捐房)老人单厚生解决健康服务以及养老问题,帮助器官捐献者李龙缘提供法律支援服务,帮助贫困捐献者孩子完成学业等。
通过近年来的积极努力,尤其是2017年,在全市红十字系统的积极努力下,我市器官捐献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先进地市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在捐献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普通群众还处于了解这个阶段,还未到支持或者志愿加入两捐登记志愿者队伍的阶段。二是政策保障力度还需加强。除了为捐献者家庭建立必要的关爱帮扶机制,还应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社保、医保、子女上学等方面给予优惠和保障。三是部门协调机制还需健全。目前,在我市红十字会与卫计系统的合作关系良好,但是在与宣传、公安、交通、司法、民政部门的协调中,相关政策尚不能与器官捐献政策完全配套或尚未明确。四是褒奖激励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在器官捐献方面,捐献来源信息严重依赖各大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缺乏有效的发现激励长效机制,捐献工作成效不足。
下一步,我们进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加大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宣传力度,继续争取市委市政府对捐献和登记志愿者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与医院的联系、联动,并联合卫计部门,建立激励器官捐献协调员等相关人员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多部门合作的信息通报、综合协调、优抚保障等长效合作机制,努力推进我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规范、长效、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