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9日上午9时30分,来自江干区各体育中心(体育场)、文化中心的78名工作人员来到江干区红十字会,集中参加“红十字文体用应急救护专场培训”。
“意外伤害发生常常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在体育锻炼中发生心脏骤停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方面是由于个体对隐匿性心血管基础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剧烈健身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准备。作为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我们,当有市民发生意外情况下,第一时间的处置尤为重要,可以为后续赶到的120医务人员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所以接下来我们学习的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非常重要!”浙江省红十字会二级培训师资朱雯用提问开始了授课。
主讲老师把近五年来在体育场所发生的意外事件结合到授课中去,并利用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并结合的授课,强化“人人都是现场第一施救者”的理念和自救互救知识技能;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现场提问互动等方法,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增强了理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培训还重点突出了AED理论及实践的操作训练,对AED的操作步骤、注重事项和操作演示进行强化培训;5名红十字培训师分组一对一辅导学员操作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操作,做到手把手教、一个个过。
“通过听了今天的讲课,让我们感受很深,一个个现实中的真实案例让我们明白,当意外伤害发生时,我们不会像以前一样只会拨打120,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我们还能做更多,而且有了自动体外除颤仪,抢救的效能也会进一步提升。”来自江干区体育中心的陈先生说道。
江干区红十字会负责人指出:“《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指出,到2030年全省公共场所每万人自动化体外心脏去颤器(AED)配备率达到1-2台。结合《行动纲要》要求,江干区红十字会提前谋划、扎实有序推进此项工作。2017年我们在杭州火车设置AED4台,下一阶段,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干区将实现公共体育场馆AED全覆盖,并通过工作人员专场培训,着力提升区域应对心脏骤停等意外伤害市民的应急保障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