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突出“三个性” 做好应急救护培训1.5万人民生实事项目

发布时间:2018-05-23发布者: 浏览量:

    一、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突出救护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讲师团深入企业、学校、乡村、社区、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企业职工、学校老师、机关工作人员等以中青年为主的群体对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知识需求量较大,培训中突出这方面内容的讲解和操作;社区中老年居民重点讲解中风、气道异物梗阻等应急救护。中小学生重点讲解家庭意外伤害处理等方面,如:止血包扎、火灾逃生、触电等急救知识。

    二、丰富形式、学以致用,突出救护培训内容的实用性。

    应急救护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等常见急症、创伤救护四项技能等。课程中注重实操联系,让学员多体验、多动手、多操作。一是精心准备讲稿。利用多媒体设施,做好PPT课件,图文并茂授课,直观、详细。二是丰富授课形式。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授课对象主动参与,提高培训效果。三是传授操作要领。一方面,让理解能力强的先操作,带动其他人操作;另一方面,腾出手来进行具体指导。四是评估授课效果。每一次培训结束前,做好效果评估,看对象的掌握程度,以利于下次培训中进行改进。

    三、广泛动员、合理安排,突出救护培训对象的普遍性。

    区、乡镇(街道)红十字会一起,上下联动,做好协调对接,结合各种节日开展培训。利用“学雷锋日”、“5.8红十字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机开展培训。在中小学校,利用晨会和午间,面向学生开展红十字精神的宣传和应急救护培训;对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分期分批结合安全生产教育活动、技能培训等进行;针对社区居民,利用节假日等进行。同时,发挥红十字志愿者的作用,在应急救护培训中,积极宣传应急救护知识特别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形成辅助效应,让急救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单位、每一户家庭、每一个人。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